L’homme est libre au moment qu’il veut l’être.
(Man is free at the instant he wants to be.)
– Voltaire
提到公投,就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瑞士。公投在瑞士不僅歷史悠久,且如家常便飯般地經常舉辦,更持續而深層地影響、調節著這個「世界公園」的政治生活與政治生態。由於最後這項特色,瑞士政治體制往往被視為「半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在瑞士某些地方之實行可上溯至十四世紀,至於第一號的全國性公投則是在瑞士聯邦成立時的那一年(1848)所舉辦。直到 2007年6月,該國已舉行過529項公民投票。即以至今只過了七年的本世紀而言,瑞士公民已針對57項公投案進行過表決,其中以2004那一年最熱鬧,春夏秋冬各有一次,總共票決了12項公投案。
瑞士人整天吃飽閒閒拼政治?非也非也。其一,該國不產石油,沒有足夠閒錢讓大家無所事事。其二,既然公投如此長期、頻繁地舉行,就不可能以「拼」的方式進行。事實上,這種直接民主成分相當高的政治乃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人們透過公投掌握著關於自己的生活與環境之最後主宰權。
若按照台灣的鳥籠公投法,瑞士人光為了尋求連署,鐵定會為了辦公投而忙得終年累得氣喘吁吁。瑞士並沒有一部「公投法」,人家早在十九世紀時就把相關規定寫在憲法中。由於對公投的重視,該國在一個半世紀以來曾多次翻修相關規定,也就是說,修憲。當然,每次修憲都經過公民投票確認,這是聯邦憲法所明文規定的。瑞士憲法歷經多次修改,但瑞士公民絕不會笨到把修憲需經公投之規定刪除:把制訂基本遊戲規則的權力交出去,無異於自廢武功、任人宰割。
數月以來,在中國的慫恿之下,有幾個強權國家對台灣施壓,意圖使政府取消明今年春天的入聯公投。這種事情幾乎不可能在瑞士行得通,或者說,沒有任何一個該國政治人物有能力擋下這種公投案。瑞士憲法以明文規定公投舉行之要件與程序,政府無權針對公投案內容下政治判斷而決定舉辦與否。
在以下六種情況下,瑞士政府必須舉辦公投,沒得商量(瑞士聯邦憲法第140條)。
第一類:國會所提出的修憲案,不論是局部修憲或整部改寫。
整 部聯邦憲法改寫的例子並不多見。1872年時,國會提出一部新憲法來取代1848年的第一號版本,結果在公投時被否決(在選民票部分以1%之差飲恨)。不 過,第二版的新憲法還是在兩年後在公投複決中以壓倒性多數而順利誕生。最近一次的新憲法是在1999年以正反意見三比二的比例通過的。
局 部修憲的例子就很多了,現行的這個第三版憲法至今已修改了14次。最近的一次是第522號公投案,修正的憲法條文與教育、訓練方面的需求有關。此案先由行 政部門向國會提出要求,國會於2005年12月16日通過修正案後,於次年5月21日通過公投。國會所提出的修憲案有時會在公投中碰一鼻子灰,例如 1976年時的第260號案(關於廣播、電視方面所提出的一項憲法新條文)。
第二類:參與國際性組織或多國集體防衛體系。
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當屬1986年3月16日的加入聯合國一案(第338號),這個由國會在1984年底提出的案子在公投中慘遭封殺。瑞士在外交傳統上傾向於避免捲入國際爭端,並且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中被承認為永久中立國而得到國際公法保障,這多少可以解釋為何她對以調解國際爭端為基本宗旨之一的聯合國 也敬而遠之。話說回來,瑞士曾在1920年時公投通過加入國聯(League of Nations),而大家都知道,該組織總部正是設於日內瓦–也許,國聯的失敗經驗讓瑞士人不看好聯合國吧…
拒絕加入聯合國並非孤例,瑞士公民在1992年時再一次亦以公投否決了加入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的國會提案,硬是讓 EEA的地圖中 間缺那麼一塊。對當代歐洲史有所涉獵者不會為此感到驚訝,舉凡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歐洲經濟共同體(EEC),乃至於現在的歐盟與歐元區,瑞士都 不願意加入,頂多是跟這些組織簽訂合作關係。在這種國際政治、經濟路線的背後,有著一種對國家獨立地位的堅持。這在台灣某些人眼中,大概也算是「鎖國」吧…
台灣也許有人會不以為然地說:一般人民哪懂得國際、外交事務。顯然,瑞士人的觀念完全相反。其憲法相關規定其實完全符合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參與國際組織或多國集體防衛體系都涉及國與國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而這些權利義務跟每位國民當然都有關係。就以加入聯合國而言,會員國的會費來自於該國的納稅人,因此,加入聯合國與否,這件事跟每個人都有關係。不過,這種會費問題還是小事,真正要緊的是國家主權與定位問題。如果所參加的國際組織根據章程要求瑞士派兵參與多國軍事行動,這種出兵舉動不僅意味著把捍衛主權的工具外借,更會牽扯到瑞士的中立國地位問題。這麼重大的決定與其交由政治人物去爭論或決定,倒不如直接由國家的頭家們來票決。
第三類:無憲法基礎且時效超過一年的緊急性法案。
此類法案從國會通過後算起,一年之內必須由公民投票決定其存廢。
緊急性法案往往會限縮人民的權利或自由,所以若超過一年後還要「緊急」下去,就必需交付公投,否則,國會豈不就騎在人民頭上了?!
第四類:主張將整部憲法改寫的人民提案。
憲法的正當性來源乃全體人民,所以是否將整部憲法改寫,必需由公投決定,而非由國會定奪。
第五類:人民所提出的局部修憲原則被國會反對,則該人民提案交付公投。
國會若同意,則依照該原則性提案,研擬具體的新條文。國會若反對,提案、連署者與國會之間的歧見則交由公投仲裁,理由同前述之第四類。
第六類:對於是否將憲法全面修改的問題,國會參眾兩院若意見相左,則此問題以公民投票解決。
理由仍然一樣。若非如此,不外有三種結局:兩院就僵在這問題上,互不相讓、甚至互相杯葛;或者,兩院間、政黨間藉故大玩政治協商、利益交換的遊戲;甚或者,兩院打群架,看誰拳頭大就聽誰的。由此可見,公投是打破代議政治重大爭議與僵局的終極手段。
以上第四、五、六類只要在公投中獲得同意票多數就可以通過。前三類則需同時獲得所謂的「雙重多數」,才能算過關,亦即獲得選民的多數同意票的同時,亦需得到過多數的州同意(原則上一州一票,但Obwalden, Nidwalden, Basel-Stadt, Basel-Landschaft, Appenzell Ausserrhoden, Appenzell Innerrhoden 這六個州各只有半票—憲法第142條)。這種特殊設計的著眼在於兼顧人口偏多與偏小的州,以維繫聯邦體制。至於為何後三項不用雙重多數?因為它們都只提出原則性問題,並不直接涉及各州的立場與權益。相反地,前三項所針對的是有詳細內容、並形諸文字的議案,各州立場意見可能會大不相同。
公投案通過雙重多數關卡的很多,以1999年4月18日的修憲案為例:
- 選民投票部分:贊成 = 59.2% 反對 = 40.8% (投票率 = 35.89%)
- 各州投票部分:贊成 = 12 2/2 反對 = 8 4/2 (亦即13:10)
所以,該憲法修正案獲得通過。雖說是修憲案,但在投票率 35.89% 的情況下照常通過。瑞士並無台灣公投法那種需要選舉人總數一半領票才算數的規定。就我所知,其它國家亦無此種限制。台灣的鳥籠公投法的那個荒唐條文當是獨步全球的「奧步」,其用意路人
感謝幕容老大的介紹!
多了解其他國家的制度
才能更有國際觀
>> …意圖使政府取消『明年』春天的入聯公投…
這裡應該改成『今年』春天了。
>> …意圖使政府取消『明年』春天的入聯公投…
> 這裡應該改成『今年』春天了。
證明慕容老大這篇拖稿了 XD
crota 桑:
不客氣!
我跟大家一樣,畢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享受過納稅人的錢,回饋是應該的。
dogie 桑:
感謝指正! :)
(可見人越老越不喜歡過年^^)
alann 桑:
推論完全正確。這篇在12月初就已動筆,但因時間不夠被耽擱而未完成。這種事常常發生…
只有國民黨把人當愚民看才會認為人民不懂
如果國家大事已經成為人民生活的一部份
何有不懂的疑慮
唯有不想被當愚民的人民,才有真正的民主
被抓到拖稿,再罰一篇!
XD
慕容兄 感謝您注意到公投教育的重要性 公投文 之二 之三 … 請加油 拭目以待!
公投 之於民主 意義之根本 毋庸置疑
公投對於台灣 更等同賦予人民一把自由之鑰 台灣人千萬不要自棄自毀
充分保障言論自由 催生人民公投權 光這兩件事 就看出扁總統為民主領袖的氣度與企圖
而我雖向來尊崇李登輝先生的政治智慧 但他這次拒領公投票的行為 卻讓我對他的信任與評價一落千丈 一嘆
黑手黨老大:
愚民等於是政客的奴隸。這就是我為什麼會引Voltaire那句話的原因。唯有人民覺醒,知道要爭取自由,才能脫離奴隸狀態。
Tiat 桑:
罰寫的作業等「明年」春天交。 XD
跳躍前進 桑:
謝謝。
公投是走出當前政治困局的必經之途。我在公投是對付政客的利器一文中僅簡單提到這一點。這個系列延續該文主旨,希望透過瑞士的例子,更進一步說明為什麼、如何作。
李登輝這次犯了不少戰略錯誤。希望他別再錯下去,否則一世英名將徹底損毀。
公投直接民主的意義,自無疑問,也不該放棄。但台灣這次公投,由於與其他選舉同時舉行,因此在投票時由選舉人手中持票的張數和顏色,即可略知其立場和傾向,似有所不妥。想請教慕容版主,不知瑞士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處理?
另一個問題,由文中可知瑞士並無公投通過的投票率限制。但若擺在台灣,以台灣政治分裂的情況,假設一個情形:有一天某政黨提出統一公投,達到 5% 連署成案,但只有 10% 的人願意去投票,結果其中 60% 的人同意。這當然其實違背大多數人的意願,但是公投已通過要不要遵守?有無解決方法?還是只能相信這種公投案大家都會踴躍投票?
如果用樂觀的角度想
國民黨佔了3/4的席次
代表國會要承擔所有責任
不妨動有所有力量
修正公投去和立委選舉
必要時走上街頭
只不過自稱”永遠的在野黨”的媒體 會如何運作
請教的問題滿有意思的,個人試著回答
[有一天某政黨提出統一公投,達到 5% 連署成案,但只有 10% 的人願意去投票,結果其中 60% 的人同意]
A>。目前的鳥籠公投,無法進行"實質"統獨公投
B>。未來修正了,情況會變成二種
一是爭議很大,由於不設限人數,雙方一定會強力動員,反對或同意意見
二是爭議很小,其目的可能只是去律過程,一定通過,所以有興趣的人不多;
簡單的説,如同拍賣一樣
底價若高,願意出價的就少,通常會流當,
底價若低,大家有興趣,最後賣出的價格,反而超出高底價許多
(定出這公投的,可能是書讀太多,從來沒有上市場過吧)
修正上文(鍵盤怪怪的)
不妨動用有所有力量
修正公投法和立委選舉罷免法
台灣要變成瑞士,是比加入聯合國還要難的一件事啦。
台灣的公民沒有當家做主的觀念,雖說台灣已是民主國家,但是台灣對民主國家的觀念還很很糟糕,再加上有個反民主的政黨與媒體,導致台灣要變成跟瑞士一樣是比登天還難啦。
唉~人家說謠言止於智者,可偏偏台灣的智者太少了,少的可憐,所以我覺得台灣的民主是變態的民主啦。
對了!台灣的大部分公民自認為比全世界每個國家的人還笨,一次領多張選票會搞亂,所以台灣要成為一個有公投觀念的國家,是粉難~粉難的一件事啦。
請教 桑:
在瑞士,不可能有政黨敢像國民黨那樣發動拒領公投票,而且這種抵制也根本毫無作用(我在文中已說明過了),所以,您所提的問題在瑞士根本不可能會發生。況且,在許多國家,選票與公投票一起發放、領取,大家手上的票都一樣,根本不會有這種問題。
關於第二個問題,除了rw的回應外,我的看法是:10%投票率在現實上不可能發生,因為這是重大議題,大多數選民不可能會放棄表達的權利。就算90%的人自甘讓別人決定自己的命運,那就接受吧,因為投票的人作出了其決定,不去投票者則決定聽由投票者決定,民主本來就是這麼個回事。
rw 桑:
以新的國會權力結構來看,補正公投法的工作的確需要以街頭路線的社會運動方式大力推動。希望有更多的人跟林義雄先生站在一起,為此事奮鬥。尤其是那些落選的民進黨人,我建議他們最好閉門思考幾天,決定是否到林先生的身旁重作政治學徒。
孟芬 桑:
我寧可說是「不成熟的」民主。現在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未來怎麼走,尚未可知,也有賴我們的行動去影響其走向。
*現在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未來怎麼走,尚未可知,也有賴我們的行動去影響其走向。
鼓掌喔:(((((啪啪啪啪啪)))))….
這在台灣的歷史長河像是一灘中度污染的死水,上中游的污染源沒有徹底整治是不會清澈的,更何況現在還是有人一直製造污染。
有個卦象,可以顯示這種現狀。「蒙」卦,上艮下坎,山在上水流下,或者水困群山間不得出。蒙,啟蒙生智之意。青山本涵養淨水,以致源源發出灌溉滋生萬物,而今迭遭山勢險阻,水不得出,更且沿岸污染處處蚊蟲滋生,再者每當暴雨洪亂,往往土石崩流,萬物未受益,反遭其害。萬物者,與心識者相倚映生,兩者一同。現狀如此惡劣,若在土石流惡水下方截擋,不只難有所成,甚且再使死水不得出,不過同樣是污染處處蚊蟲滋生。是此,必以巽木治之,巽木在上艮山在下,木生於山上,涵淨流水,此為「漸」卦象。漸,有條不紊循序向上推進之意。慕容大大所為得此卦意,為台灣智識種了一棵瑞士公投種苗。算是「漸蒙」!
不過,想想,我好像一直再做抓蚊蟲和進行過濾污染的事。~”~!汗…..
慕容理深: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逼迫政府實施民主制度的,但是台灣現在的大學生很不一樣耶。
我朋友的男友是讀過大學的,但他卻說:他很討厭公投。我朋友一臉不可思議的說:啊!你不是大學生竟然討厭公投。
而且我朋友還說很多國家都有公投,像瑞士等等的;她男友竟然說:他都不知道耶。[聽完我昏倒]
真的!以前台灣的民主觀念是大學生發起的,但是現在卻由中老年人在推動,真的很不可思議啦。
修正上面的文句:「現在」台灣的歷史長河像是一灘中度污染的死水。
> 由於與其他選舉同時舉行,因此在投票時由選舉人手中持票的張數和顏色,即可略知其立場和傾向
這個大概也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這樣…..
公投是公投,立委是立委,為什麼立委投藍的人就一定要反對公投?
就是因為選民不願意去思考,甘願被政治人物洗腦和綁架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賄選還可以大行其道的原因
當初把公投與立委選票全印在一張不就好了嗎?
國民黨要拒領公投,就順便拒領立委選票囉。
ESIR 桑:
感謝您如此精彩的易經講解。真希望您闢個blog來開講,好讓更多人受惠。 :)
在台灣這個民主草創的地方,很多人都像是園丁,我只是其中一個(而且是比較偷懶的那一種|||)。
最先去開闢巴拿馬運河的不是美國人,而是法國人。法國人的工程計畫是個大失敗,原因之一在於:許多工程人員感染瘧疾致死。由此可見,抓蚊蟲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孟芬 桑:
四年前我還曾遇過一位大學生,她支持連宋配的理由是:民主政治=政黨輪替=投非執政的一方。聞其言,我差點昏倒。
我相信,現在大學生應該不是全部那樣地欠缺現代民主觀念;另一方面,古早古早以前的大學生也不見得真的有較高的民主素養。時代背景有時也是重要因素,二十年前,整個台灣社會有一股要求民主改革的強烈力量存在於校園內外,彼此激盪。這幾年下來,很多人都覺得台灣已經民主化,無需在這上面花太多心思。但事實上,台灣民主的基礎,尤其在思想上,仍相當薄弱。
我們都希望大學扮演某種火車頭的角色;但事實上,大學體系往往隨著社會變遷而有不同(自我)定位。另一個癥結在於中學教育。以您所舉的例子而言,那種現代民主觀念是應該在中學就養成的。一個人若在中小學階段就養成只要「顧腹肚」就好的價值觀,到了大學階段也很難有什麼可以多期待的。
當初中選會決定把兩種票分開印,因為有少數選民(也不過一兩千人吧?!)只有領其中一種的資格。這問題在總統選舉時就不存在了。所以3月的選舉、公投票應該合並列印在一張,以節省資源,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alann 桑:
的確還有不少人以為「民主」等於「投票」,而不知道民主就是由人民作主來決定團體公共事務的人、事、物。在這方面,台灣的學校教育與成人教育都尚須努力。
當初中選會決定把兩種票分開印,因為有少數選民(也不過一兩千人吧?!)只有領其中一種的資格。這問題在總統選舉時就不存在了。所以3月的選舉、公投票應該合並列印在一張,以節省資源,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
慕容理深:
以民進黨現在立委只剩27位來看,我敢說把公投與總統選票印在一張那是不可能的。
國民黨怎麼可能讓中選會那麼做呢。
如果印在一起就不能發起拒領公投的活動啦。
如果印在一起就不能知道有誰拿了我國民黨的錢還投給民進黨,就不能監票囉。
國民黨才不在乎印在一起對環境有甚麼好影響,國民黨只在呼馬桶有沒有選上總統而已啦。
To 慕容版主:
確實,許多情況在瑞士等國家並不可能發生,但是在台灣就是發生了。那麼,在移植這些先進制度到台灣之時,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加以改進以適合台灣的國情?
另外,對於您遇過的大學生認為「民主政治=政黨輪替=投非執政的一方」,您為什麼差點昏倒?願聞其詳。我倒是認為,在民主政治中,這種看法是必然會有的一股力量。
To 孟芬:
請不要對台灣人民這麼沒有信心,我也不認為大多數台灣人會笨到拿幾張票會搞不清楚。這些什麼規則太複雜會搞亂等等的,只是他們為了想反對公投的推託之詞而已。但是話又說回來,不能不說這次兩個公投的提出也都只是為了特定目的。這次公投的題目本身,其實很像 rw 所分類,是屬於爭議很小的題目,本來投票率就可能不會太高。再加上大家都看得出來,這次兩個公投的目的根本都不是在其題目本身,所以造成大家反而更重於解讀投票率的意義,也影響到了去公投的意願;我也不認為國民黨講個拒領,大部分人就真的乖乖的聽話拒領,那種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我寧可相信不是台灣人民笨、被洗腦、綁架等等,而是經過思考過後另一種型式的投票。只是可惜了兩個大家都會支持的議題都沒通過。
To 請教
1.台灣公投制度的應是要先從諮詢民意開始,設計議題的政黨真的要有很成熟的道德良知,不然它的議題背後通常會帶有太多政黨鬥爭的權力操作及選票考量,這次公投議題很明顯看到濫權及選票操作,但最危險的卻是帶有濫權的議題.
2.國民會完全等於公民嗎?…….Orz
民主政治的意義在於所有公民主動積極參與政治(公共事務)運作與反應民意需求,而政黨政治只是其中一種簡化反應民意的型式,錯把美國式成熟的兩黨政治觀念放在思考台灣政治運作是不可取的,美式兩黨政治是立國精神,對立衝突價值的論辯及妥協的思維,台灣政治正式缺乏這樣的精神.
政黨的執政政策及政黨理念是決定政黨是否被人民託付執政權,而非”政黨輪替”(結果)及”投非執政的一方”(行為)這種混淆民主政治觀念,人民該要思考的為”是否認同政黨提出的執政政策及立黨核心道德價值的理念”來託付政黨執政權!
3.對台灣人民這麼沒有信心,是有歷史依據的,看看德國納粹法西斯是如何上台的?
恐怖的不是希特勒,而是國家機器及集體瘋狂對個人的思想及身體的暴力迫害,這其實就是民眾對強大的國家公權力有過多的崇拜及迷信,放棄民主精神放縱的結果. 老實講,台灣人民對民主精神還停留在”民主=投票行為=自由(亂搞)”這個想法,嚴重缺乏判斷思考及負責能力,且過度依賴能力強勢的代議士.
4.國民黨這個具有資本法西斯歷史的政黨,在大陸為何鬥輸了共產法西斯政黨?就因為它本質就不是實行民主政黨的理念,由於三民主義本身傳達不完整的民主政治觀念,讓國民黨人趁機大量竊佔人民權利,因此而被大陸人民所拋棄,可笑的是國民黨在台灣還能有那樣多的信徒,且沒去批判反省自身反民主的本質
5.我建議請教兄可以閱讀看看”田中芳樹”的科幻作品”銀河英雄傳說”,你就能知道在座諸位的憂慮是甚麼.
孟芬 桑:
完全同意。這次國會改選結果無異於人民自縛手腳。如今,真的只能運用社會上的進步力量來維繫台灣民主體制的命脈,並在總統選舉中讓制衡力量勝出。否則,台灣政治將淪入漫漫長夜矣!
請教 桑:
就這裡所討論的問題而言,問題關鍵倒不完全在國情不同,而在於「移植」的動作本身出了岔錯。質言之,即國會制訂了一部不倫不類的公投法,那就好像是我們進口了一部只有三個輪子的賓士車,而且輪子上還綁著鐵鍊。這樣的車別說在台灣,在世界各地都行不通。
至於我所舉的關於政黨輪替的例子,問題出在過度簡化的思考。那種推論方式就像是對大樓管理員不滿就換人,而且不管繼任者是不是更糟糕。容我引個俗話,說得比較粗俗些,那就像是不在乎是不是「走了個挑肥的,來了個滲屎的」。
Dark 桑:
威瑪共和到納粹的那一段歷史真的頗值得現今的台灣人引以為鑑。去年,哲學家Karl Löwith的Mein Leben in Deutschland vor und nach 1933有了漢譯本(《1933:一個猶太哲學家的德國回憶》),譯得相當好。在此順便向大家推薦。
謝謝慕容兄的推薦,我已經買來看了。
昨天到「前中正廟」去聽音樂會,看到自由廣場這四個字,真是感到愉快啊。
以前大學修德國史時,任課教授是在慕尼黑大學唸書的老師,曾經推薦一本《白玫瑰:一九四三》,讀後令人動容。老師當時也再三強調德國對歷史的反省是非常透徹的。
想想,台灣還處在半調子的狀態,美其名是「尊重各族群的歷史記憶」,可是大是大非可以「各取所需」嗎?
謝志偉局長、莊國榮主秘,他們面對威權遺緒能不假辭色,我想也是他們在德國的體驗有關。
很多泛藍的人就是這麼笨,認為公投就是民進黨使出來的詭計
完全不曉得,公投法是國親兩黨所制定
一昧的聽媒體說什麼,就認為是什麼。都不去思考台灣的媒體是以撒謊和製造假新聞聞名
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投誰不重要,反正誰當選都一樣,誰有錢拿來,就投誰」這種觀念,愈來鄉下愈多。看到或聽到這種人講這種話,就覺得對以前為台灣民主犧牲的人很不值得。也許華人根本不配擁有民主,至少,在這幾十年內都不配擁有民主; 因為根本不了解何謂民主。
瑞士,直接民主第一品牌 (2)
呼籲在公投中投票否決「外國
beckett 桑:
也感謝您介紹Inge Aicher-Scholl的《白玫瑰:一九四三》! :)
德國在集體催眠與冷漠之間將自己捲入納粹狂潮,而招致亡國慘劇。他們之所以能徹底反省,除了痛定思痛的歷史因緣之外,或許也與西方的哲學傳統有關。
大學的人文社會教學往往容易淪入象牙塔格局或以理論曲解事實的傲慢中,像您那位德國史教授那樣地把歷史與現今時空與事實相結合的作法對於抵抗那兩種引力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莊國榮的一些談話觸及了台灣最需理解與實踐的西方文明核心概念(如「批判」),可惜這些部分並未在公共論域中引起夠多的迴響。
Rose 桑:
民主政治很容易被其預設的主體(人民)玩垮,其關鍵正在於多數人民是否持續作出錯誤的理解與判斷。
我們現在的處境多少可以在西方一些民主先進國家的歷史上找到相似之處。我們跟他們最重要的歧異處在於文化思想上。台灣有很多人對政治的理解仍受傳統文化框架所制約。在其思想深處,選舉是選人出來「管我們」,而非選人出來「幫我們管事情」。我倒不認為要先理解民主才能實施民主,將西方國家與台灣的歷史對照來看,我們恐怕也是得經歷從錯誤中學習的苦楚,跟小孩學步時難免會跌倒一樣。在所謂的華人圈中,台灣算是民主先進國家了,但我們離西方社會的民主政治程度還是差那麼一大截。我們這一代的努力與不努力將會決定,下一代所接收到的是資產,還是負債。
您好!這裡是長昌的網路競選總部!
我們的幸福部落格地址:http://blog.vivataiwan.tv
連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章為優質好文,我們已轉載於本站,分享給閱聽大眾。
如您不同意,懇請通知我們,我們將立即停止轉載。
萬分感謝您的好文創作,感謝您!
關於其他國家是否有公投成案門檻, 我剛好之前有 search 過 wikipedia
義大利有公投成案門檻的設計…
Referendum_in_Italy: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ferendums_in_Italy
引譯自 wikipedia: 不過這個門檻(50% + 1)是在廢止法條時用的,
也被批評:
1. “attack on democracy itself” (多數決, 票票等值, 哪有不領票投票的可以決定民主選舉的結果的)
2. 易被大的政黨, 族群, 宗教 或意見團體操弄 專為讓公投失敗, 因為扣掉常常不投票的 20%, 大黨和大團體很容易影響支持者拿到另外的30% 來讓其他意見無法成案, 壓制多元, 壓抑其他議見團體, 政黨, 宗教團體的自由和生存空間, 損害合諧共處的機制.
3. 政黨在投票上有兩套不同標準, 國會議員上鼓勵投票, 反對黨的公投議題上鼓勵不投票,
4. 以領票的紀錄, 猜測投票人對政黨或候選人的支持請向, 違反秘密投票的原則.
上週去日內瓦參加聲援加入世衛大會時
路邊就豎立了許多大型看板
報紙上也有不少廣告針對公投議題開始攻防戰
感覺上 公投對瑞士人來說 宛如家常便飯…
在瑞士是家常便飯,在台灣可有許多人視為洪水猛獸啊!
國內不是不少人老是有人嚷著要把台灣變成「亞洲瑞士」嗎?
除了生活環境與巧克力 何不參考一下人家的公投制度與實施成效?:)
yjsu 桑:
感謝您的資料補充。我先前漏看了您的留言,真是抱歉|||
與西歐、北歐各國相較,義大利的民主政治情況並不是很好。透過這樣的對照,台灣民主化的程度定位就更清楚了(嘆)…
lilou 桑:
感謝您為台灣奔走 Orz
最初說要把台灣變成「亞洲瑞士」(或「東方瑞士」)是一些台獨人士,可惜其中少有人深入去瞭解瑞士的體制,這多少也與語言障礙有關。完全持相反願境的則是那些擁抱威權與一中的大統派。
beckett 桑:
是啊,想要壟斷政經權力的人、還有那些渴望祖國統一的人,他們卯足了勁要阻止台灣人行使直接民權。可惜,多數人至今還一直傻呼呼地被他們蒙蔽!
反對立場、正面表述與現狀:瑞士公投案例
複決公投的出發點當然是反對,所反對的東西就是交付公投的東西,其內容不外乎是新出現的法案、修憲案或條約案。法案與條約案當然都是「正面表述」,而新成立的法案或條約案往往會「改變現狀」,因此,許多複決公投提案意在維持現狀。我們剛看到的退休金法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完完全全跟台灣公審會所講的相反。 公審會所謂的「人民提起公投,應該是持改變現狀的立場」不僅無學理上的實證根據,更於法無據。說穿了,其核心觀念即國民黨那套「公投=台獨=改變現狀」的歪理。諷刺的是,ECFA必會改變現狀,而台聯所提的公投案的動機是要維
這篇文章現在來看還是很有道理, 證明慕容老師論述的客觀性, 提到瑞士讓我想到Helvetica字體, 通常文字設計界會用”透明字體”來形容Helvetica所具有的現代性與公共性, 若是用以小見大的觀點看現代性, 瑞士自然當之無愧, 至於台灣作為原(繁)體中文世界的中心(至少教科書都這麼說), 我們自認為在現代性上優於兩岸三地, 但是卻沒有任何學校教材介紹認識屬於我們的”透明字體”, 因教育部有個數位教材專案之便, 我嘗試設計了一個”印刷字的故事”數位教材, http://140.137.202.235/100artdemo/ (4-5),當時設計的靈感便是出自Helvetica字體, 若是有幸, 想聽聽慕容老師您的意見, 這篇留言算是對於您這篇文章的延伸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