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憶福克蘭戰爭

online
本文原發表於舊站,以程式匯入於此,尚待修整。


阿根廷總統 Leopoldo F. Galtieri 於正式出兵福克蘭群島後發表公開演說。
1982年4月2日。
Photo: 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5 April 1982/Wikimedia Commons

To proportion the eagerness of contest to its importance seems too hard a task for human wisdom. The pride of wit has kept ages busy in the discussion of useless questions, and the pride of power has destroyed armies, to gain or to keep unprofitable possessions.
~ Samuel Johnson,
"Thoughts on the Late Transactions Respecting Falkland’s Islands", 1771

 

上週六,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台北某些人因釣魚台問題而引發的「不惜一戰」情緒飆到新高點,連政府也急急召回了駐日代表。台日兩國既無正式邦交,連如此重大外交手段都祭出來了,剩下來的只有取消免簽證措施、經濟抵制、宣戰這幾招可用。由於當局者對日本向無好感,主戰派的聲音也就特別大聲。針對此事,已有許多值得一讀的評論與警語,不待我來續貂。我只想簡單就我粗淺所知,談談發生於1982年的英阿福克蘭戰爭(/Guerra de las Malvinas)。當年,那場戰爭的爆發令我頗感訝異;戰爭爆發後不久,看到國際反應與英軍擺出的態勢,我開始認為開戰者真是莫名其妙。如今事隔四分之一個世紀,相信有不少人與我有相同的想法:那真是場愚蠢的戰爭。

在南大西洋發生戰爭?對於當時把關注的眼神老放在中東的觀察家而言,這真是出人意表。當然,福克蘭群島的歸屬權爭議歷史也算是悠久。法、英、西在十八世紀時都曾在該處建立過殖民據點。遠在阿根廷獨立建國(1816)之前,英國與西班牙就開始吵這主權問題。由於在西班牙殖民時期,該群島在行政管轄劃分上屬於Viceroyalty of the Rio de la Plata,而阿根廷既是Viceroyalty of the Rio de la Plata轄地的最主要繼承者,又因在地理上最接近福克蘭群島,所以該國援引國際法的 uti possidetis (as you possess) 原則,主張擁有這些島嶼。

問題是,英國也可以用同樣的理由來主張其權利。因美國獨立戰爭而一度撤出福克蘭的大英帝國在1833年重返該地進行經營。日不落帝國在十九世紀如日中天,在海權世界裡睥睨群雄,阿根廷根本無從向實際掌控該群島的大英帝國爭討到什麼。

後來,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雖然威風不在,但畢竟還屬軍事強權,而且是核武俱樂部的一員;不僅如此,自從一次大戰以來,英倫阿伯在國際上還一直有代之而起的山姆大叔情義相挺。阿根廷與其期望在軍事或外交上打敗英國,倒不如在足球場顯威較有勝算。

那麼,阿根廷到底是練了什麼蓋世神功,還是吃錯了什麼藥,膽敢出手摘取英國女王皇冠上的寶石?原來,在1976年以政變上台掌權的軍政府當時無力解決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以及因生計日益困難而起的民怨,所以異想天開,企圖藉著福克蘭問題激起大眾的愛國仇敵情緒, 讓日益不滿政府的人民轉移注意力,並打算攻佔這些島嶼(照官方說法,應該是:收復失土),把自己塑造成民族英雄

出兵的時機看起來不錯,因為,英國政府恰巧在1981年提出裁軍計畫,其中包括撤回駐守南大西洋的HMS Endurance號。雖說這艘由破冰船改裝的軍船所配置的火力相當有限,但它好歹有其戰略象徵意義。這項裁軍計畫將使英國於1982年以後,在該區域幾乎只剩輕裝級的防衛力量。儘管HMS Endurance的Barker 船長向本土警告說,這等同於對外釋放一個政治訊息,表示英國缺乏捍衛福克蘭群島的意志決心。不相信會因此而招致戰爭的英國國會認為他的諫言其實只是為了想「保住自己的船」,因而置之不理。阿根廷方面對英國裁軍計畫的解讀則一如身在第一線的 Barker 船長所料。

阿根廷出兵福克蘭的序幕主角是幾位民間人士,他們在軍政府的資助策應下登上南喬治亞島,在島上升起國旗。HMS Endurance號奉命前往驅趕,但由於與阿根廷的支援部隊相較,實力相差太遠而不敢貿然動手。接下來,英國透過多重外交手段企圖解除危機,直到三月三十一日,首相 Thatcher 還致電美國總統 Reagan,請他向阿根廷提出警告,要對方懸崖勒馬。就在當天,阿根廷政府已秘密決定把全面攻佔福克蘭的軍事行動提前到四月二日。四月一日,聯合國與美國先後出面,籲請阿根廷勿輕舉妄動。阿根廷置之不理,倒不是因為那天正好是愚人節,而是因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否則煞車的反作用力無疑地是在人民對內政的不滿怒火上澆一桶汽油。四月二日凌晨,已變成該發生的事終於發生。

當對手未放下武器,片面和平願望下的裁軍休兵往往是通向戰爭的捷徑。英國顯然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教訓。

接下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浩浩蕩蕩的英國特遣艦隊。就我記憶所及,當時台灣媒體報導亦聚焦於斯。各國媒體報導,阿根廷軍方也看得到,但那只是情報來源的一小部分。在特遣艦隊奔赴戰場的過程中,阿根廷曾以民航機跟蹤進行情報搜集。英軍雖然發現此事,但由於當時英國仍未放棄以外交手段避免流血,而且擔心波及無辜,所以未將之擊落。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繼續糾纏,英國在四月二十三日正式警告阿根廷:阿根廷任何對特遣艦隊構成威脅的船艦與航空器,不論軍用或民用,英國將一律擊毀。

從地理位置來看,阿根廷佔有主場優勢。但如果當時有倫敦好賭客押注在地頭蛇那一邊,那他可就錯了。阿根廷雖佔地利但終究在軍力素質上遠遜於飄洋遠道而來的反攻者。戰爭的結局說明一切,從幾個雙方傷亡損失的數字可見一二:

  • 死亡人數:阿根廷 649,英國 258;
  • 戰機損失(不含直昇機):阿根廷75,英國 10。

英軍從西歐開赴到幾乎位於南美尾巴的戰區進行攻擊,而且還得進行登陸戰以收復失地,結果傷亡損失卻遠小於處於防禦態勢的一方。由此可見雙方實力之懸殊。照理說,阿根廷軍政府應該知道雙方軍力高下;問題出在:他們相信英國已經墮落到不會反擊(他們或許是被壯觀的披頭四瘋狂粉絲群聚之類的場景給誤導了吧,哈哈)。事後來看,假如英國早一點以具體而明確的增兵行動展現護土決心,也許阿根廷的軍頭們就不會誤判情勢,徒使千餘人命喪於這場到頭來一切又回到原點的戰爭。

雖然戰爭早已落幕,但敗戰的阿根廷依然未放棄對福克蘭的領土主張。以我一個純然第三者的眼光來看,正本清源的解決之鑰在於英國當時主張阿根廷無權出兵福克蘭時所持的理由:福克蘭人民有自決其前途的權利。英國打的如意算盤是,島民多為英裔(還有愛爾蘭裔),不會想脫離大不列巔聯合王國。不過,若要徹底解決掉這個問題,恐怕還是得來場公民投票。假如能夠在阿、英雙方的諒解支持下,讓福克蘭群島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與這兩個相爭近二世紀的國家(甚至與歐盟)同時建立「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也許會是最符合三方利益的永久和平之道。這個理想的前提是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與政經利益安排,若能實現,應該也是在遙遠的未來吧…

對於當年打壓民主人權的阿根廷軍政府領導者而言,別說上述的理想方案,就連英國當時的主張都是痴人說夢,因為他們認為民主會導致混亂墮落(所以他們會認為,民主英國已爛到不會反擊)。他們當然是錯的。英國四月初開始集結兵力,月底之前就已在位於南半球的接戰區完成基本部署,六月中旬就贏了戰爭,阿根廷在福克蘭的駐軍司令官黯然帶領將近一個師的官兵向英軍投降。那天是六月十四日。

四天後,阿根廷總統 Leopoldo F. Galtieri 將軍下台。翌年十二月,阿根廷軍事政府垮台。一般認為,福克蘭戰爭加速終結了那個惡名昭彰的政權。惡有惡報?還是因愚蠢自大而自取滅亡?也許都有吧。

延伸閱讀 1:

延伸閱讀 2 (依建議閱讀次序)

延伸閱讀 3:

 

by 慕容理深
update: 2008.06.17 15:29
歡迎轉載轉寄(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Technorati : 主權, 地緣政治, 外交, 戰爭, 政治, 歷史, 英國, 阿根廷
Del.icio.us : 主權, , 外交, 戰爭, 政治, 歷史, 英國, 阿根廷

關於本文的 25 則留言

  1. 記得那時候台灣(無線台之類的)蠻唱衰英國的,英國也許不強了,但輸是不會輸,我回想起來,那應該是一種奇怪的心理反射。
    >>當對手未放下武器,片面和平願望下的裁軍休兵往往是通向戰爭的捷徑
    飛彈對準我們算嗎?呵呵!一下擋軍購、一下要增加國防預算、一下要兩岸和平、一下要不惜一戰,我們是不是有個杜鵑窩統治集團?

  2. 鉑 桑:
    當時,他們的心目中只有老美才是強者,所以不把英國看在眼裡。許多人,包括一些「保釣熱血青年」,在台美斷交前後,紛紛跑去申請綠卡,都是抱著一種看誰是強者就向誰靠攏的心態。
    如今這些人認為未來的強者是中國,所以紛紛跑去向天朝磕頭。其中有些人更厲害,在中國與北美兩邊都有佈下後路。「機會主義者」一詞恐怕還不夠形容此類人士。在這種靠攏中國的盤算下,只要透過某種形式的投降(例如以分期付款方式),飛彈就不構成威脅,可以狐假虎威地對日本耍狠,而擋軍購也就順理成章。至於增加國防預算,那倒不一定是著眼於厚植國防力量,甚至也未必用於軍購。由此來看,那些人可精得很;可憐可悲的是一堆憨憨的「善良台灣人」,被賣了還幫人家數鈔票。

  3. 真是很奇怪這些不惜一戰宣示主權,或者義和團的嘴臉罵人是台奸的,這些國際觀人才們,會不會因為鄰居的房子很近,所以就去繞一圈,宣示鄰居的房子就是他的?另外,會不會在要想買一筆房地產之前,和別人談判議價不成,最後沒有買到,從此以後就說因為他沒有買到,但是有參與議價過程(開鑼宣言),所以買賣契約無效(舊金山和約),而且那筆房地產(台灣)是他的。而且必要時用武力來宣示該筆房地產是他的。
    這是因為智力不足還是能力不足或者是心智發展停頓?致使所能思考的層面僅只於日常生活?一遇到國際事務的時候就變成毫無法制契約觀念的強盜土匪,行事全憑感覺?
    有這種心智不全的「中華流亡民國」政府,有夠帶塞!

  4. 我比較驚訝很多台派也紛紛說釣魚台是台灣的,
    可是台灣是誰的呢?

  5. ESIR 桑:
    所以,由那種所謂「菁英」統治半世紀的台灣社會常見有人因缺乏契約觀念,把權利義務關係弄得一團混亂(或在某些時候,根本就是「起番」)而起衝突。處理事務憑感覺、或自顧自地把私益私欲放大過頭,這種症頭是阻礙這個社會進步的大石頭。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那些所謂「菁英」有些真的是心智能力不足,有些則根本是賴皮,有理沒理對他們而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私人利益。
    鉑 桑:
    國族觀念是台灣派與中國派的思想共同點。在由這種意識型態引導思考的情況下,人很容易自動地以國家自利的角度看事情,看到有好處(雖然未必是好處),就反射性地想要爭。國族觀念若無理智思考作伴、為團體的思想判斷提供調校,往往會惹出麻煩。把觀察點移到日常生活中,也常可看到,不少人的言行模式簡直是由反射中樞,而非大腦在主導。
    「可是台灣是誰的呢?」才是重點,尤其當台灣人選出來的總統在面對中國來使主動要自棄頭銜。台灣主權正在被蠶食侵蝕之際,還去爭無人島釣魚台,還真是捨本逐末。

  6. 鉑鎂鑼提到的這點思考太好了
    補足了咱對於尖閣群島主權疑問的缺口

  7. 世界第一勇

    610魚釣島事件,KMT政府劉兆玄行政院長發出豪語「不惜一戰」,KMT有史以來沒這麼硬過,想必台北的馬先生,肯定是吞了一大罐威而鋼,面對真ROC三百顆飛彈的威脅,偽ROC仍有餘力單挑美日同盟

  8. 這些菁英們要台灣人都變成中國人,自己卻想變成美國人。我也不清楚這是什麼邏輯啊?

  9. 1.記得許多年前 阿根廷曾砲擊台灣漁船憲德三號 全船沉沒 這件事不了了之 當時漁船在福克蘭群島海域 請馬先生派遠征軍前進阿根廷討回公道
    2.中國若攻擊台灣 絕不是台灣宣布獨立 而是中國糧食不足 為轉移民怨 不得不攻擊台灣 轉移注意力
    3.台灣澎湖主權不屬於中國 不管是那一個中國 唯有台灣正名 加入聯合國 才有國際平等地位
    4.釣魚台列島屬於日本 在國際法理 絕對站的住腳

  10. taiwan520520提醒我們,政治的風險是不如表面單純的,統派一派樂觀的認為外交休兵即可滿足中國的胃口,停止武力犯台的意圖,真是太天真了
    台灣在中國自己內部問題的壓力下很有可能被當作轉移目標的犧牲品,令我不寒而慄

  11. 福克蘭群島是研究台灣主權相當好的案例,我也亂七八糟看了一些。有些心得而已因不太成熟不敢發表。
    如果,你用戰爭法來解讀,阿根廷就算是因軍事短暫勝利占領了該島,也不代表擁有該島主權。占領不移轉主權。
    另外因為福克蘭群島一役還帶動了英國修改國籍法提高該島的注民地位,但又因為怕所有海外屬地的居民權利比照辦理(時植中英談判香港主權),後來一連串修正非常細膩的法案。
    台灣人,要認真一點啦,大家還很多書沒唸勒!
    (幕容兄講得沒錯阿根廷發動此戰應該就是要移轉迫害異己的Dirty War壓力↓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rty_War

  12. 呂 桑:
    同意。台灣在自己主權上被馬先生一再打折扣,還去爭什麼釣魚台?!難道打算阿共仔來統治之後,大家逃到釣魚台建立「復興基地」?呵呵!
    beckett 桑:
    雙面人有雙重人格,靠雙重標準而活,他們可以高喊「中華民國萬歲」,卻在緊要關頭逃到美國避難,他們可以白天申請綠卡,晚上編雜誌保釣反台獨。
    taiwan520520 桑:
    退伍多年還穿著海軍制服作秀的馬先生應該御駕親征阿根廷~~XD
    中國可以找到一百零一個理由打台灣,只要那符合他們的利益。從現在台灣一些保釣鷹派對日方的言行就可以瞭解。只要把其中角色換一換,就可得出:隨便一件摩擦,即可以讓中國有藉口對台灣「不惜一戰」。
    台灣與中國皆主張釣魚台主權,那麼,何不去國際法庭告日本,看看能否告贏… -_-
    nancy 桑:
    他們大多的確天真到不行,看來,以前半世紀以前國共和談的經驗沒讓他們學到什麼。另一部份人則是標準的投降派,等著當中共統治台灣的代理人,這種人既不天真,亦非無邪。
    精於冷酷計算是中共政權的特質之一。他們在天安門暴力鎮壓抗議學生的決定完全就是這種政治文化的產物。一些台灣人還憨憨地弄不清楚狀況,哪天難保淪落到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悲夫!

  13. 感謝逸峰兄的補充 :)
    我記得,那場戰爭之前,英國在公民權利上對福克蘭居民有差別待遇,這也是導致阿根廷誤認為英國不會保衛福克蘭的原因之一。戰後的修法是亡羊補牢。
    佔領的確並不能移轉主權。另一方面,透過條約讓渡的領土就不叫「佔據」,所以教科書及很多人慣用的「日據時代」並不妥當。「日『據』」要說得通,唯一的標準是:未徵詢台灣人民。照此標準,台灣從荷據時代開始到總統直選之前都應稱為「X據」才是。

  14. uti possidetis,可以翻譯為「承認現狀」,或者「承認佔有現狀」。這是一種國際法調和實際政治的手段。這原則在前南斯拉夫解體時,也被使用過。
    應該是這樣。
    很有收穫的資料整理,謝謝分享。

  15. 管理人:違反版規 7,內容刪除。

  16. 想要自己的樂多日誌
    更多一點的功能嗎?
    即時留言、音樂播放器、文章密碼設定、3D相簿
    裡面都有教學唷!
    http://blog.roodo.com/abzoo01/

    管理人:此留言宜貼於留言版(版規1),煩請配合。

  17. 本篇讀來令人不寒而慄
    台灣人可以擱置自己的主權
    卻為了個沒有根據的領土宣示不惜一戰
    意識型態錯亂及有心人操持導致的國安危機不可不慎

  18. 雲程 桑:
    感謝指點!
    就我所知,「承認佔有現狀」原則也曾被德國拿來宣稱亞爾薩斯與洛林的所有權(神聖羅馬帝國的老故事)。
    您在國際法領域是專家,請多多賜教。
    黑手黨 老大:
    嗯!您點出的是台灣最嚴重的問題,許多人所關注的經濟問題其實是次要的,而且有一部份是在那個禍原上所衍生出來的。

  19. 又瞭解了一些歷史了,不知道是我才疏學淺,還是,以前的教科書上沒有寫,
    福克蘭戰爭,沒啥印象說~~
    釣魚台,能不能主張「所有權時效取得」啊?!~~冷掉了,哈!
    主權,台灣是個獨立有主權的國家,就客觀條件而言。只是老共在阻礙而已。我想,許多國家雖然沒有「明示」承認台灣是個獨立主權國家,但,至少已經「默示」承認了…。

  20. 許多國家雖然沒有「明示」承認台灣是個獨立主權國家,但,至少已經「默示」承認了…。
    ↑這其實有點像種花冥國早已滅亡,卻跑來佔據台灣島的統治權,有如人往生以後徘徊不去的中陰身,某些人看的見、但又不是清楚明確的存在。在這種被附身的情形下,當然就會有黑手黨大大說的意識錯亂與國安危機,簡稱精神分裂或卡到陰,這樣的患者就算是賺到錢也不會花,有如禁置產...
    所以,還是趕快驅魔吧,讓種花冥國投胎去,XD

  21. Hope & 加蚋蕃 兩位:
    同意。
    在許多國家默認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往讓他們公開承認的方向走,然而,現在的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把逐漸被趕出去的惡靈又招來附在台灣身上。這樣一來,就算是賺到錢,存款遲早有一天被人家整碗捧去。到時候,台灣人只能怨嘆自己太傻了…

  22. 哈,令人會心一笑的回應。
    對付老共,靠的是智慧,跟他當面對槓,絕對不會有好處,只會吃虧而已。
    就像傳遞聖火一事,法國就是個最佳的例子,所以,Sarkozy只好道歉了事。
    「默示」台灣是個獨立主權的國家,也不是憑空捏造而來的,就還是舉法國為例吧,
    如果,有參加過法文檢定的人都知道,檢定結果,一定先寄書面通知給你,書面全部以法文表示,首段就是你個人的基本資料,姓名,出生日期,出生地,國籍,…。出生地,就包含看你是在哪個縣市出生的,然後再加上括弧註明國家名稱。國籍部分,先表示母語,然後再括弧註明國家名稱。國籍,從頭到尾,只有TAIWAN,沒有出現過ROC這三個字母。已經很明顯了,法國政府是「默示」台灣是個獨立主權的國家,腦袋瓜清醒的很,也不會隨便跟亂加Chine的字樣。
    看來,ROC只是個過往、短暫的歷史名詞而已,如果對歷史有研究的人而言。但是,若是對法國年輕一輩的人而言,沒有研究過歷史的話,ROC這三個字母,是啥?!品牌?還是某公司的簡稱?C也可以解讀成「公司」的意思。但是,直接點出台灣,大家都知道,很神奇吧!
    然則,最瞎的,還是那本舊版的護照,封面從頭到尾沒有TAIWAN的字樣,只有ROC全名,才會讓人家看到我的護照,誤以為我是從China來的,XXX咧!兩者差很多,本質上就是不同,請不要把TAIWAN跟CHINA混為一談。TAIWAN的字樣還在,就趕快換新版的護照吧!TAIWAN就是TAIWAN,那個ROC只是會讓人誤會你是從CHINA來的。其實,坦白講,ROC是個贅字,哪天從護照上刪除,僅有TAIWAN字樣,外國人不會把你視為是CHINA,只會更明顯區分TAIWAN跟CHINA是不一樣的!!看到CHINA觀光客最好「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當然,一竿子打翻所有人,並不恰當,可他們整體的表現就是如此。
    呵呵,就先笑納法國政府核發永久有效的法文檢定文憑啦!
    (版大,拍謝,寫太多囉!)

  23. 更正:國籍部分,先有人別,在加國籍,不過,人別部分,還是不好,CHINOIS(E),意涵還是中國人的意思,建議以TAIWANAIS(E)表示,那就更恰當不過了。

  24. 早期歐洲出版台灣的地圖, 上面是標寫 FORMOSA.
    我是建議使用 FORMOSAN, 與 CHINOIS 相對比, 至少幫那個”燒成灰都是台灣人”的馬先生解套.

  25. Hope 桑:
    法文檢定應該很難吧…,félicitations !
    近年來中國人(Chinese, Chinois…)在一些歐美國家頗惹人厭,因為中國的廉價製造搶走人家許多飯碗、因為一些中國暴發戶在海外的囂張、因為中國偷渡客與假觀光客所構成的非法移民潮與附帶而來的其它犯罪行為…當然,中國內部的整體政治社會情況一向難以讓外人產生敬意(四十年前西方毛派的歌頌中國老早就成了個大笑話)
    對外自稱若還要跟他們混在一起台灣人,不是搞不清楚狀況,就是有強烈中國認同的人 -_-
    外國人越來越清楚 Chinois與 Taiwanais 之差別,反倒是一堆台灣人還自己在混淆,只能讓國際上有識者大嘆愛莫能助了….
    ROC?哈哈,在世界上作作調查,大概認為是Republic of Congo 的人會比較多^^
    在法國的話,ROC馬上會讓人聯想到藥粧大廠ROC
    若照法文把 “of” 改成 “de”,就成了RDC。在法文日常用字中,”RDC” 是 rez-de-chaussée (一樓)的縮寫 ^^
    thau 桑:
    使用Formosa的好處之一是避免跟Thailand產生混淆(不過,我寧可被誤認為泰國人也不要去淌 C 開頭的渾水)。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