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與內湖線

online

The Italian problem is not Silvio Berlusconi. History (dare I say from Catiline on) has been brimming over with adventurous men, who were not lacking charisma, who had a restricted sense of State but an extremely broad sen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 […] When society did allow them to, then why take it out on these men and not on the society that allowed them to do as they pleased?

Umberto Eco, 2009, translated from Italian by Vittoria Farallo

郝龍斌別擔心,不用去理會這種聲音:困捷運車廂50分鐘、徒步走軌道,乘客火大:郝龍斌下台!

而且,郝市長,請放一百個心!因為下一次市長選舉之夜,你還是可以大聲地向令尊郝柏村大將軍報告說:山頭保住了。

這一切有憑有據,絕非誑語。平劇憑據來自於敝人關於「馬英九與內湖線」這個冷題目的考據。我知道郝市長您忙著收拾那到今天都還不知從何打理起的一堆爛攤子,不可能有餘暇讀這類東西。而就我的觀察經驗來判斷,就算我寫得再簡短淺白,您的支持者們也沒幾個有耐性能耐來讀懂我的分析。

這篇是寫給台派,尤其是民進黨人看的,用意在勸他們千萬別派人出來搶您的寶座。啊…朋友們都知道,我不可能也不必去幫中國國民黨;我只是要勸民進黨別傻了,不要再浪費精神與金錢在絕對打不贏的選戰上。

話說在馬英九卸任台北市長之前不久,在2006年6月13日,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推出了一部曠世奇作:《施政成果報告》。雖然只是一份「簡報」,但內容卻相當「豐富」。

《施政成果報告》

當時的捷運局顯然對非常得意於自己的施政成果,否則就不會在7月27日將這份報告廣發給各市府單位。說也奇怪,現在上網找,卻很難尋得這份文件。藏諸名山,因為不再有閱讀價值或利用價值?

幸好,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北投分局的網站上,還能找到這份捷運局施政成果報告(按,在2009年仍找得到的這份文件在2013年的網路上已完全消失:可見它已被棄如敝屣,或者說,北市府不敢再以此示人)。網頁上,有來自於捷運局的這麼一段簡短,但語句欠通順的說明:

回顧十多年來努力建設今日歡喜迎接豐碩的成果76.6公里雙十路網雛型建設,讓民眾感受到快捷、便利、舒適、安全的運輸服務給予捷運建設更多的支持與鼓勵激勵我們繼續向前邁進.建構世界一流的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及無線資訊雙網,結合三鐵、航空及藍色公路成為最具競爭力之國際大都會.

「回顧十多年來努力建設」?其實,整份報告儘是講「八年」,例如,其第二部分的標題:「豐收的八年」。所謂八年當然指馬英九在市府的八年。信手拈來,報告中到處看得到馬英九的身影,先前讓「劫運」起死回生的陳前市長則像從未存在過似的。 (幸好這年頭技術夠發達、攝影成本夠低,不用像前蘇聯政權那樣,每隔一陣子就得在暗房中動手腳讓某人從紀念照中消失。)

換言之,「施政成果報告」這個標題應該改為「八年來施政成果報告」較妥切。至於到底有哪些「成果」,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下載來一窺究竟;此處就不多作介紹,免得被在大熱天被迫走軌道的內湖線乘客們抗議。此處只集中引述、分析這份報告的〈附錄一:馬市長八年任內至本局及各工程處參與捷運建設視察及活動一覽表〉。要瞭解馬英九與內湖線、乃至整個台北捷運,與其蒐羅那些通常大同小異的媒體報導,倒不如直接從這份由市府內部整理出來的一手資料下手。

這表格有點亂,除了書寫排版格式不一致之外,還有幾條未按時序排列。幸好不是陳定南當市長,否則一定有人挨他教訓一頓。

在不離原文訊息的原則下,我把全部 73 條稍作剪貼整理,略去一些對市府行政機器才有意義的註記。各條的構成依序包含:編號、日期、地點或捷運路線、市長行程說明。

這些活動事件性質各有不同,大致可分四類:巡視工程與工作會議典禮儀式公關聚餐水災善後。四類分別著色,以便識別。另外,我在一些條目下加上我個人的說明或簡短評析。

「馬市長八年任內至本局及各工程處參與捷運建設視察及活動一覽表」

01) 1999.02.05 南港線:CN253A 車行地下道通車

  • 馬英九擔任市長後第一次到現場。 這個地下道當時已可通車,顯然,主要工程在陳水扁卸任時已完成或近乎完成。

新店線通車

02) 1999.08.09 新店線:南段全線動態測試捷運活動

  • 距離上一項有半年之久,三個月後,此線通車。

03) 1999.09.07 南港線:視導南港線先行通車路段工程

04) 1999.10.06 南港線:巡視捷運系統南港線CN257標車站

05) 1999.10.20 新店線:視察全線完工狀況及聽取未來營運簡報板南線通車

06) 1999.11.11 新店線:新店線全線通車典禮

07) 1999.12.24 板南線:板南線通車典禮

  • 馬英九上任滿一年。此時台北捷運網的第一個十字正式形成。這兩條主線的工程從黃大洲市長時代就已開始。陳水扁數度鑽進地下去盯工程進度,但兩次條線的通車典禮都沒邀請他。

08) 2000.02.02 捷運局:本局員工年終聚餐

  • 此後每年捷運局聚餐,馬英九都親自參加。

09) 2000.04.23 南港線:CN251標維修線工程視察「2002捷運博覽會」在2000年開幕。

10) 2000.04.25 世貿二館:馬市長主持2002捷運博覽會開幕典禮

  • 「2002捷運博覽會」在2000年開幕?在為2002年的市長選舉暖身吧?!

11) 2000.06.26 板橋線:板南線新埔站段通車前營運演練

12) 2000.08.31 板橋線:龍山寺站至新埔站段暨小南門線通車典禮

13) 2000.10.14 南港線:市長至南港線東段CN258、CN259C標視導

  • 馬英九任市長已近兩年。此時的工程進度都是陳水扁時代的延續。

14) 2000.11.18 內湖線:木柵延伸(內湖)線工程發包策略簡報會議

  • 內湖線第一次出現。此時還在市府內開會,連工程發包的遊戲規則都還未議定。

15) 2001.01.11 捷運局: 本局員工年終聚餐

16) 2001.01.17 北區工程處:春節活動

17) 2001.07.27 新莊線:開工典禮

  • 前兩項之間有 9月的納莉大水災淹掉大半的捷運。市長呢?

18) 2001.12.03 蘆洲線:CL700A區段標開工典禮

19) 2002.01.29 捷運局:本局員工年終聚餐

20) 2002.04.01 龍門國中:龍門國中開工典禮(捷運局代辦工程)

21) 2002.04.01 濱江國小:濱江國小開工典禮(捷運局代辦工程)

  • 捷運局「代辦」許多與捷運毫不相關的工程。在此只討論捷運,所以一律加槓條。這項政策很奇怪,值得好好研究。

22) 2002.05.09 臺北車站:納莉風災至臺北車站慰問同仁

  • 納莉水災的七個月之後才現身。

23) 2002.05.23 :CB420標大直段工程開工典禮

24) 2002.07.09 土城線:CD551隧道貫通典禮

25) 2002.07.22 新莊線:CK570C標開工典禮

26) 2002.08.05 新莊線:市區段開工典禮

  • 與新莊線有關的第三次開工典禮。樂此不疲。

27) 2002.08.30 中區工程處:中區工程處13週年處慶

  • 十三年有什麼好特別慶祝的?跟三個月後的市長選舉有關吧?!

28) 2002.09.19 濱江國中:濱江國中開工典禮 (捷運局代辦工程)

29) 2002.10.14 麗湖國中:麗湖國中開工典禮 (捷運局代辦工程)

30) 2002.11.01 信義線:世貿中心站開工典禮

  • 馬英九連任市長。馬在2002年共出席十次捷運局舉辦的慶典;往後半年則全無此類行程。

31) 2003.01.10 新店線:新店線小碧潭站施工視察

32) 2003.01.16 土城機廠:土城線工程視察

33) 2003.01.26 新莊線:大橋國小站工地施工視察

34) 2003.01.26 新莊線:松江南京站連續壁施工視察

35) 2003.01.29 捷運局:本局員工年終聚餐

36) 2003.02.10 新店線:小碧潭站施工視察

37)  2003.02.10 蘆洲線:蘆洲線工程工地視察

38) 2003.02.13 新莊線:新莊縣轄段視察工地工程進展

  • 3月開始拆樂生

39) 2003.04.18 板橋線:龍山寺站與其共構之萬華區政中心新建工程視察

  • 4月中旬台北市和平醫院發生院內集體感染SARS事件

40) 2003.07.13內湖線 :內湖線CB410標舉行動土典禮

  • 與內湖線施工有關的第二次典禮。

41) 2003.12.22 新莊線:潛盾機聯合發進祈福典禮

  • 與新莊線施工有關的第四次典禮。

42) 2003.12.24 捷運局: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土地聯合開發計畫融資協助契約暨信託聯合簽約典禮

  • 銀行融資達一百億。

43) 2004.01.08 捷運局:本局員工年終聚餐

44) 2004.04.19 新莊線:大橋國小溫水泳池啟用典禮

45) 2004.07.29 新莊線:視察松山機場站工程

46) 2004.08.28 內湖線 :拜訪淹水受災戶

  • 捷運施工,水淹民宅。

47) 2004.09.04 新莊線:再度拜訪淹水受災戶

  • 另一條捷運施工,另一次更嚴重的水災。淹北市不夠過癮,淹北縣。

48) 2004.09.09 新莊線:市長赴捷運局針對淹水案精神講話

49) 2004.09.12 內湖線 :拜訪康寧路三段淹水受災戶

50) 2004.09.21 新莊線:三重市光興活動中心問候申請災民

51) 2004.09.29 新店線:新店線小碧潭支線通車典禮

52) 2004.11.05 龍門國中:龍門國中啟用典禮

53) 2005.01.28 捷運局:本局員工年終聚餐

54) 2005.02.03 新莊線:松江南京站隧道鑽掘施工視察

  • 3月19日:「樂生保留自救會」成立。

55) 2005.03.23 土城線:偕同臺北縣林代縣長視察土城線工地

56) 2005.04.28 信義線:CR580A標工地開工典禮

57) 2005.07.26 信義線:CR580B標工地開工典禮

  • 與信義線施工有關的第三次開工典禮。

58) 2005.08.29 土城機廠:慰勞泰籍施工人員

  • 在高雄泰勞事件後。

59) 2005.08.31 新莊線:民權西路站、大橋國小站防颱準備作業視察

  • 去年淹怕了。

60) 2005.09.29 六合市場:施工視察(捷運局代辦工程)

61) 2005.10.01 新莊線:CK570A標防颱準備作業視察

62) 2005.10.03 木柵線:木柵線忠孝復興站聯合開發大樓新建工程上樑典禮

63) 2005.11.11 濱江國中:濱江國中啟用典禮(捷運局代辦工程)

64) 2005.11.19 新莊線:新莊線縣轄段貫通典禮

  • 與新莊線施工有關的第五次典禮。(相關照片太多了,捷運局當初應該像我建議的這樣,直接找一張馬英九出席典禮的照片放在報告的封面上啊!XD)→

65) 2005.12.12 內湖線 :CB420標,潛盾隧道貫通典禮

  • 與內湖線施工有關的第三次典禮。

66) 2005.12.16 成功高中:體育館力行樓改建綜合大樓工程開工典禮

67) 2005.12.16 濱江國小:啟用典禮(捷運局代辦工程)

68) 2005.12.19 萬華國中:校舍改建開工典禮

  • 2006年1月9日:樂生保留自救會向馬英九陳情,但被警察阻擋。

69) 2006.01.13 捷運局:本局員工年終聚餐

70) 2006.01.18 內湖線 :視察松山機場站工程

  • 內湖線開工後三年半之後,第一次視察工程,而且是第二次視察馬希望藉以通航中國的松山機場。(參閱第45項)

71) 2006.04.17 板橋/土城線:與臺北縣周縣長視察板橋線第二階段及土城線工程

  • 通車前一個半月。

72) 2006.05.31 板橋/土城線:板橋線第二階段及土城線完工通車典禮

73) 2006.07.18 內湖線:電聯車手動駕駛及內湖機廠視導

  • 內湖線開工後四年後,第二次視察工程。地點是在內湖機廠。

整體統計

馬英九與台北市捷運局

  • 巡視工程與工作會議:26次;
    但與捷運有關的其實只有 25項
    ,其中有2項為了防颱準備。
  • 典禮儀式:31
  • 公關聚餐:10
  • 水災善後:6

扣掉一次簡報會議,馬英九平均一年去三次捷運工地。但是,2001、2002這兩年連一次都沒有,不像吃尾牙那麼規律。

典禮儀式與公關聚餐兩項加起來,一年平均五次。統計圖可以讓我們把這個人看得更清楚。

多年來一直有人指責馬英九只會作秀;但這張統計圖所顯示的則是:馬英九作秀遠多於做事,而且兩者在選舉行事曆上的變化是經過計算的。

馬英九在 (?) 內湖線

最後再回來看他與內湖線的關係。以下把相關的八條資料彙整在一起:

  • 14) 2000.11.18 :木柵延伸(內湖)線工程發包策略簡報會議
  • 21) 2002.05.23 :CB420標大直段工程開工典禮
  • 40) 2003.07.13 :CB410標舉行動土典禮
  • 46) 2004.08.28 :拜訪淹水受災戶
  • 49) 2004.09.12 :拜訪康寧路三段淹水受災戶
  • 65) 2005.12.12 :CB420標,潛盾隧道貫通典禮
  • 70) 2006.01.18 :視察松山機場站工程
  • 73) 2006.07.18 :電聯車手動駕駛及內湖機廠視導

這份清單顯示,馬英九到任期最後一年才到工地現場視察。在開工以後三年半期間,他只對剪綵有興趣。而且,馬第一趟去看的是他念茲在茲的三通建設,然後去看已經設置好的內湖機場(否則如何看得到電聯車手動駕駛?)。在真正「硬斗」而且需要緊盯的土木營造過程,我們看不到他的蹤影。

儘管馬英九動輒把內湖科學園區、松山機場掛在嘴上,但對於連通這兩個地方、耗資超過五百億的重大交通建設內湖線卻相當冷漠。

他被稱為「不沾鍋」,真是名不虛傳。他不去碰實際的事物,當然什麼也沾不到。內湖捷運工程造成淹水,他沒有錯,因為他根本沒去現場看過,不知道有缺點:過失在下屬、在包商,他完全不用負責。正因為有這種「高度」,所以事後可以向工作人員來番精神訓話,順便扮演起善心大人去慰問受災戶。軟柿子全留給自己吃。

同理,工程進度落後、周邊塞車、列車車廂設計得比木柵線還窄小、乃至於營運後頻仍出現的大故障,一切的一切,也都不關他的事。這正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最佳示範與寫照。馬英九不愧出身官宦世家,太平官好自為之的精神在他早已臻至爐火純青的境界。宋楚瑜再厲害,硬是缺了滑溜這一味,莫怪乎最後在連、馬夾殺之下,最後連整張牌桌都給輸掉。

我知道有人會反駁說:市長何必事必躬親。

市長當然不用事必躬親,但這並不表示他就可以「凡事不必躬親」。這是個簡單的邏輯問題。而且如果是這樣,馬英九就沒資格說「我也會蓋貓纜」。當然這個轉眼間已成危險建築的大玩具的相關責任與爛攤子也都不關馬英九的事。他永遠不會有錯,永遠不必背責任。這不靠一大群人幫忙粉飾、頂罪,不靠公眾的盲目縱容,絕對辦不到。所以囉,過錯還是大家有一份嘛,而既然如此,那就不用追究了,至少追究不到他…余文你說是不是?!

「馬特拉不拉,我們自己拉」

馬英九的為官風格的相反面是他前一任的那個「馬特拉不拉,我們自己拉」。 隨意找出幾件當年新聞照片、影音列一張小清單,略作比較。資料來源主要是中央社、台視、還有國民黨旗下的中央日報,沒有一家在立場上是挺扁的:

  • 1994/12/06,捷運淡水線電聯車出軌,現場報導。
  • 1994/12/06,陳水扁:捷運系統要全面檢討 。
  • 1995/05/06,臺北市長陳水扁用工程吊車,檢視捷運木柵線已完成補強的一處帽樑裂縫,對絕大部分尚未經尚未經補強的地方,希望捷運局加速修復。
  • 1995/01/29,台北市長陳水扁由捷運代局長鄧乃光陪同,巡視捷運工程南港線CN254標。陳市長在關心工程品質的同時,對於殘障設施的設置也再三詢問有捷運局人員。
  • 1995/06/17,臺北市長陳水扁昨視察捷運木柵線,在檢修廠聽取技術人員說明車體結構零件在行駛時可能會碰上的問題。
  • 1995/08/04,臺北市長陳水扁昨至捷運淡水線軌道上視察軌道基板鏽蝕剝離狀況
  • 1995/08/06,捷運木柵線第三度爆胎,臺北市長陳水扁昨日前往木柵機房,聽取米其林輪胎公司人員的報告。
  • 1996/04/19,法商馬特拉公司總裁達拉斯到臺北市政府拜會陳水扁市長就木柵線未付款部分進行談判。
  • 1997/11/06,臺北市長陳水扁巡視捷運新店線工程,由羅斯福路、和平東路口的古亭店步行至臺大醫院站,長達三公里。
  • 1998/08/26 台北市長陳水扁視察捷運南港線BL7至BL11工程,陳水扁在地下隧道步行五公里視察工程進度。
  • 1998/12/24,捷運新中線通車。

以下兩則是納莉大水災後的新聞:

  • 2001/09/18 陳水扁總統到台鐵台北車站視察,面對整個泡在水裡的台北捷運車站,陳總統顯得面色凝重。 (台灣史上最經典之苦瓜臉之一)
  • 2001/09/23 陳水扁總統視察台北火車站和捷運台北站地下室積水清除情形,並慰問勉勵國軍官兵。(市長呢?)

事實勝於雄辯。在捷運的建設經營上,陳、馬兩人的心態、性格、信念決定了他們的施政行事風格,從而影響了台北捷運的命運。

高級的台北市

多數台北市民是北捷受益的受益者,同時,多數台北市民敵視、甚至仇視奠定北捷良好基礎的功臣陳水扁。他們的敵意恨意打從上個世紀就開始了。

2001_臺北市納莉水災
台北市納莉水災,2001。
CC BY-Share tenz1225

所謂「反貪腐」只是他們的反扁所用的一面新旗幟。就算陳水扁過著像僧侶般的生活,他們還是找得到理由來反扁。就算陳水扁把他們的生活環境改造得像天堂一樣,他們還是不會對他有什麼好感。因為他們打從心底無法接受:這個南部來的草包子竟然可以如此優秀。由於這種心態,這個草包子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對他們來講,反而是一種侮辱。一國首都有這麼多人心理不平衡,政治怎能不亂?

況且,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大一部份在海外有所佈局,甚至置產。所以,這些人並不用在意台北的市政品質;況且,台北、乃至於台灣的缺點,正可以襯托跨足外國的自己高人一等。在這個過客心態瀰漫的城市,市議員長期騙人家說自己沒有美國籍,並不算嚴重;市長、總統到底有沒有綠卡,也是毋須計較之小事。

在這個處處可見政客、掮客、賭客、恩客、吃客、門客、投機客、名利客、東南西北客的城市裡,過客族的廣泛存在並不足為奇。對這些人而言,高高在上的市長必須是跟自己一樣的高級人等,即使他在市政上擺爛,也根本無所謂。所以在北市府做牛做馬四年的陳水扁實在是個大傻瓜;而上次在市長選舉落選的謝長廷有福了,因為他不用走這麼一趟冤枉路。對於這一點,跟我一樣是老台北人的謝先生應該也了然於胸吧。

將這款市民結構拿來對照一次比一次更超現實主義的市長選舉後,我雖非民進黨員,但還是要再次苦口婆心地勸告民進黨,放棄北市長選舉吧,因為貴黨的傳統理念價值與多數台北市選民並不相容,甚至相反。不值得啊。貴黨與其要花錢打北市長選戰,還不如去包牌簽樂透;如果貴黨還是堅持不肯放棄,想勝選,就徵召這一位吧。

關於本文的 36 則留言

  1. 我倒是對 那捷運局代辦的工程感到好奇與不解

  2. 慕容兄:
    我們可能都誤會馬先生了,他其實非常想「苦民所苦」,若是不讓人民過苦日子,他如何「苦民所苦」?

  3. 慕容兄用心良苦,不過台北人就是不看啊…

  4. 志玲解結的照片雖然有修過,不過還是瑕不掩瑜啊……….
    本文真用心,讚!上面鉑鎂鑼說的+633…..XD

  5.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真正能做到這點的,還有另一個人:
    開口閉口都會提”緋聞錄音帶”的前高雄市長(現任國民黨祕書長),媒體一天到晚都吵著要謝還他的公道
    不過如果記得沒錯,他說要蓋高捷就”說”了七年
    二次市長選舉的政見都差不多
    (好像跟633一樣 其實是說第八年完成..)
    高雄市在他主政八年前(含官派四年),到主政八年後
    一點改變都沒有…(惟一的改變:燒掉大統百貨)
    當時連坐公車都要冒生命危險(立在安全島上)
    為什麼不做呢,很多人猜測是為了”回中央”去
    比起來,台北市民幸福許多
    (別看高雄市是民進黨執政,就本地人看來,高雄市也是特別的藍,要不是吳前市長幹成那樣,高雄市早就藍天白雲了)
    志玲姐姐要在台北市選,也會是浪費(光看大安區就知道了)
    不如去和”救火隊-葉署長一較天下
    來個金馬獎VS奧斯卡獎(赤壁與魔戒)大戰

  6. 有朋友說馬英九適合當虛位元首。
    不過看看當今日本天皇、英國女王、義大利和德國的總統,我看這虛位元首也不是馬英九能適任的。
    「星雲法師表示,台灣失業多,馬英九也是其中之一,大家幫忙馬英九找個工作,台灣會更好。」(中央社,2008年1月26日)
    現在看來,大師應該要介紹馬英九到佛光山剃度出家,每天誦經禮佛,人畜無害,迴向他人,也迴向自己。這才是馬英九最適合的工作。

  7. 如果以”志在參選不在勝選”為目標,叫李文忠去好了.kukuku~~

  8. ㄟ乾脆要志玲姐姐 選總統阿~
    你看連老馬靠臉都可以上了….
    到是2012她也次何規定 XD 殘念
    要不選北縣? (還是升格後要明年才選?)

  9. 捷運局代辦許多其他工程從黃大洲時代就是如此
    最明顯的就是中華商場拆遷
    當初是因為捷運局除了有改善交通的任務外還被期待能達成都市更新的目的
    有時可能也是化解施工阻力的手段

  10. 浮雲 桑,
    我對他們的代辦工程也頗好奇。
    這北市府也真奇怪,後來才交給捷運局管的懶貓是新工處生的;捷運局卻又管一堆本來該屬於新工處的業務。馬英九還真的是紊亂體制的專家。
    無諍 桑,浮雲 桑,samuel 桑,
    看來志玲姐姐還未成為總統候選人,就已有四張鐵票了 :)
    在法律上,她 2012年出來應該也不是不可能。找個時間另外來討論這個問題好了^^
    鉑 桑,
    有道理。而且有先例:社子的 N 等市民。看來,我們都敗給他了,只好越來越cynical。
    ykhuang 桑,
    啊…是有台北人看啦(我這blog半數讀者在台北),只是人數很有限而已。其實也不用看我寫什麼,只要台北人自己多關心、觀察就夠了;可惜並非如此。
    Tiat 桑,
    謝謝鼓勵。
    失業率到 6應該是遲早的事,如果算廣義失業率的話, 6 + 3 + 3 也有可能。
    另,好奇:您如何看出照片修過?可否傳授一下…
    rw 桑,
    我倒認為高雄還沒像台北那麼扯。
    台北很多方面看起優於高雄,這主要因為台北擁有不成比例的龐大財政資源。
    台灣幾個大都市的選民字來多偏向國民黨,這是歷史留下來的結構,不是五年十年可改變的。
    至於那位「蓋高捷就『說』了七年」的先生,他這個人的質料跟馬先生其實沒多大差別。 -_-
    beckett 桑,
    自從他捨總統頭銜,對匪幹自稱「先生」後,他就是「虛」位總統了。也就是說:總統大位已經出缺,只有先生,沒有總統。話說回來,其實,他當市長的時候就已是「虛」位市長。
    同意您的看法:他沒那資格當政治學所定義的「虛位元首」。正常的內閣制國家總統多是德高望重的大老,而且不是經由直接選舉產生。以台灣的政治體制與政治發展而言,「虛位元首」只有嚴家淦一人,空前絕後;至於「虛位特首」嘛…那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至於出家之議…,我猜您應已看過這個…^^
    所以,我看不必了,都差不多啦。偶比較同意李敖所說的,馬英九適合往演藝圈發展。 -_-
    ricebug 桑,
    若是李文忠,那郝龍斌連競選總部都不用設了,窩在家裡睡大頭覺都能連任。也好,節能減碳 XD
    hktai 桑,
    「生活品質」一詞用得好!
    很多人嫌我們整天講政治,很煩很無聊。殊不知大眾的生活品質正是政治的主要目的,而政治敗壞必然導致生活品質低落。我們的公民教育真的是有待徹底改革。

  11. shinstar 桑:
    感謝說明。
    中華商場拆遷主要與鐵路地下化有關,當時鐵路地下化是跟台北捷運工程整個一起規劃。在減少事權分散的考慮下,由捷運局操盤負責是合理的。但把任務型的案例變化為常態(這似是馬英九時代的事)在體制上通常不是件好事。

  12. 深感如此!許多人反扁是因為打心底看不起他,但是身為知識份子又不該有身份、階級的歧視,因而貪腐之名一出,這些人便得到救贖。陳水扁再能幹,一句貪腐便足以致他於死地。馬先生再無能,一句清廉就行遍(騙?)天下,人見人愛。官場文化真的無法用邏輯去理解。

  13. 「金玉」其外(作日文解亦可,反正有人以不穿內褲自豪)
    我想我朋友應該是認為馬英九比較體面,適合當一個國家的門面。
    但是虛位不是虛偽啊,而且光是教養就輸那些總統還是女王一大截了。
    話說兩年前路經成功高中,也看到工程標案的告示牌寫著捷運局興建案,剛剛好奇用成功高中和捷運局一起google一下,果然有意想不到的「舊聞」。

  14. 我只能說,台北人有自虐狂,
    選了這麼個市長來虐待自己!

  15. 管理者:
    1. 涉嫌違反法律。
    2. 嚴重違反版規,又屬再犯。
    3. 取消您在此部落格的發言權。

  16. 有所思 桑,
    基本上同意。
    一大票自稱「反貪腐」者可以不質疑當市長的人每個月在薪資之外,另還有二十萬元新台幣可以匯存到妻子帳戶,「反貪腐」一詞跟「反攻大陸」一樣都可列入「台灣荒謬辭典」了。這不只是官場文化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瀰漫於社會上的那種黑白不分、指鹿為馬的愚蠢歪風與奴才文化。
    阿茵 桑,
    謝謝。
    比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我,為台灣每天努力不懈的您才稱得上「辛苦」啊。
    等他的終統目標達成,台灣人就準備統終了…
    beckett 桑,
    越來越佩服您的功力了 Orz
    若要當一個國家的門面,志玲姊姊比誰都適合啊^^
    成功高中與台北捷運局的「舊聞」…我跟著查一下,先看到這條,我沒再追下去:若我沒記錯,馬的市長任內有不少這類的事例。
    碗粿 桑,
    兒童不宜英語教室每日一字: Masochism

  17. 慕容大,
    小弟也是住30幾年的”台北國”民,
    對於文中提到的現況, 真是無語問蒼天!
    好文必推, 借至噗浪一用!

  18. 慕容兄”幹得好”!
    台北城可以跟法國的馬賽諦結姊妹市了!
    喔~不!
    人家才不願意呢.
    台北自己改”馬屎”市好了.Ma-Sai City,The Province of China.

  19. 內容的分析都不錯。
    除了最後一段”高級的台北市”,給市民扣上仇視阿扁的帽子。
    個人覺得就事論事才可以把問題聚焦出來,而不是流於空泛的情緒批判。

  20. Casper 桑,
    感謝。
    所以您跟我一樣,手上的市長選票只有象徵作用(聽起來很「清高」的樣子 XD)。
    高 桑,
    甘溫。
    我覺得還是「中國城」比較適合說…
    卡爾卡爾 桑,
    謝謝您的肯定與指教。
    「高級的台北市」一段與我文章開頭所引 U. Eco 的文章相較,兩篇的思考論述方式大同小異。
    Eco那篇政論在義大利與歐洲引起相當大的注意(要說風暴也可以);法新社甚至為這篇文章發了一篇不算短的專稿。刊登那篇政論的義大利週刊 L’espresso 同時開放給讀者回應。我只能讀到義大利文版的前三條(共三百多條);英文版在該網站的一個blog上,有二十一條讀者回應(多是義大利文),全部看得到。Twitter上面有不少人推,也有人附加上幾個字的意見。再加上個人所讀到的一些西方媒體反應,林林總總讀了四五十人以上的高見,我倒還沒有看到任何人作「 Eco 給義大利人戴法西斯支持者的帽子」之類的評論。不過,我沒有往義大利右派或 Berlusconi 所擁有的媒體去找就是了^^。讀這些迴響時,有個意外發現:歐洲諸國對義大利政治的意見與高雄人看台北市政,兩者之間有些相似處,呵呵。
    負面的意見非常少,其中有這一條:”Eco non mi piace, é troppo intellettuale e troppo intelligente per i miei gusti.” 留言者大致是說: Eco 太知識份子且太聰明,他不喜歡。其實,與他的學術著作,尤其是 A Theory of Semiotics (1976)相比,他這篇政論真的有夠通俗,甚至,照學院標準來看,要說「空泛」也可以啦^^
    回來談「高級的台北市」,我不認為它比 Eco 那篇「空泛」,也不認為我給誰戴了帽子。敝人所做的比較像是描述評論人身上所穿的衣服。一件紅色的衣服並不會因為我寫了什麼而變色;而「那個人穿紅衣服」的事實並不會因陳述本身所必有的抽象性而消失。事實與因果的描述分析是可以、也需要被檢證與討論的。檢證與討論有某些規則,不能光評印象感覺。
    每個人都穿衣服。人會穿某種衣服,而不穿別的。這並非偶然,我們穿的衣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每個人的穿著之背後有其歷史、社會因素與意識型態,反過來說,其衣著是那些抽象層次之種種的一個表徵。歷史、社會結構、意識型態之本身沒形沒體,人們只能在語言、行為等層次進行觀察逆推。這種分析不易做,通常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但也未必每次都要從頭說起,因為我們在論述與閱讀時都倚靠著或多或少的背景知識與思想。沒有任何論述是獨立存在的。
    沒有任何人是透明的。在談論到市民/公民/選民的時候,某些論者(至少在台灣有很多)好像在講透明人,好像他們像電腦一樣。這是完全悖反事實的。每個人頭腦裡裝的東西、運轉的方式不一樣。若非如此,世上就沒「意識型態」這個詞了。把市民/公民/選民視為透明人,結果之一是卸除他們的責任。
    意識型態影響行為,小自穿著步履,大至一國政事。當人類社會製造出離譜的事,而且夠嚴重或常重犯,那麼,我們很容易看出其背後的意識型態問題。這時,政治社會評論者不見得需長篇大論(反正寫多了沒多少人要看),寫一篇短論通常就夠了,重點在於切中要害;能夠做到的話,甚至一句話就夠用了(這與其他工作並不相斥)。
    我這部落格評論台北市政的篇數不少,而且其他先進朋友所做的比我更多。「高級的台北市」不只是本文的結論,也是與本文環環相扣的眾多文章的一個結論。我已經盡量擺下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盡量嘻皮笑臉:若您要繼續認為那是「情緒批判」,那麼,我只能一秉我的cynical 態度一笑置之了。
    映入眼簾的冰山一角並非漂浮:可怕的東西在底下撐著,看不見或還未看見。
    AMOS 桑,
    歧視是底層結構。當政治競爭開始時,歧視與敵視互相加強。當鬥輸時,就變成仇視,準備報復。不論怎麼變,只要沒有意識思想上的革命,歧視不可能消失。

  21. 自從上次慕容大哥說要養病
    很久沒寫文章後
    好久沒來關心慕容大哥板子
    罪過罪過……….
    回到正題
    看到今日那些號稱皇后貞操不可質疑的司法人員
    對於內捷的態度
    再想想當初污衊高捷的嘴臉
    讓人打從心裡瞧不起
    國民黨的人就是這樣
    做事下流還不怕你知道
    反正有愚民頂著

  22. 下次國x黨將繼續派一隻豬啊或狗的出來選市長
    然後還是按慣例當選
    反正市政跟x北市民一點關係也沒有
    他們只要有飯吃就好了

  23. penny 桑,
    「罪過」一詞言重了啊。
    偶現在也還在養病,可以貼出來的文章不多。 :(
    為了高捷,一干人等被白布漂成黑。他們承受的痛苦由誰來賠?司法、媒體、公眾就繼續雙重標準下去吧,這樣下去,台灣很快就會變成黑手黨統治的地方。到時候愚民有兩個選擇,加入或被欺負。
    苦命呆北 桑,
    傳統漢人那種「只管拜祖先,自掃門前雪,天高皇帝遠」的心態到今天還是瀰漫於台灣社會。對很多人而言,「民主政治」只是新版的祭神戲曲。誰唱得好聽,就支持誰。

  24. 台北人沒投給陳水扁是偉大的城市,高雄人沒投給謝長廷就是無情的城市,台北人果然比較優秀阿……………..

  25. ssbn9999 桑,
    我們台北人當然優秀,所以才會連三次選出的馬郝兩位優秀市長,帶給我們這麼多驚險刺激好好玩的昂貴「建設」 XD

  26. 別灰心,當年陳水扁能選上,未來應該也是有希望的.

  27. 今天內湖線又停擺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繼「公使錢」之後,今天又有檢察官從宋朝「取經」回來了。(米國阿姆斯壯等人相形遜色)
    只是小市民不免有所感嘆:宋朝那麼近,怎麼到內湖的路如此遙遠?

  28. cc 桑,
    很欣賞您的樂觀精神。 :)
    當年陳水扁是拜國民黨分裂之賜而選上市長。從四次選舉結果來看,台北市至少還需有10%的人跳脫媒體佈下的迷魂陣,改變投票傾向,才有可能破除使這個都市退步的魔咒。這是我們該努力的目標。
    beckett 桑,
    根據國民黨開支票的口氣,要內湖線延長通到宋朝開封府並非難事;但事實上,內湖還是很遠…詐胡牌活動淋浴間倒是不缺,刷悠遊卡還可以有優惠喔 XD

  29. 很奇怪,這個星期第二次google到貴blog來,竟然是講內湖。緣?
    身為內湖居民,我很想把這篇印成摘要送給我鄰居們。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