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信新聞不如無新聞,盡信政治人物不如無政治人物。
中東地區傳出嚴重空難。衣索匹亞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機,清晨從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機場出發,在暴風雨中起飛後大約45分鐘,在紅海上空失事墜海,有目擊者表示,飛機墜落時,機身還冒出熊熊火焰。黎巴嫩政府立即展開海上搜救行動〔…〕(華視,20010年1月25日18時58分)
當天晚上撰稿的報紙資訊比較正確:
搭載九十名乘員的衣索比亞航空409號班機,二十五日冒著暴雨從貝魯特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即因不明原因在空中爆炸,隨後墜毀於地中海〔…〕
這架波音737-800型客機,二十五日凌晨二時三十分(台灣時間二十五日上午八時三十分)從貝魯特機場起飛,目的地是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黎巴嫩運輸部長阿里迪表示,飛機起飛沒幾分鐘便與塔台失去聯繫,疑似因天候不佳墜毀在機場外約三公里外海。(自由時報,20010年1月26日)
華視那個獨家的天方夜譚到底是來自某外電的誤報?還是記者自己弄錯了?算了,懶得追查。附帶一提,我很懷疑,黎巴嫩是否有能力到「紅海」「 立即展開海上搜救行動 」。
自由時報的報導其實不盡然正確。較精詳的講法應該是:飛機墜落於貝魯特南方的Naame村海岸西方約3.5公里處。對照 Guardian 所標繪的空難地圖後,我利用Google Maps 計算出墜機地點離機場跑道終端約 9公里。
如果一架飛機從松山機場起飛,墜落在九公里外,那麼,第一個該出動的八成是整個大台北地區的消防車與救護車;總之,飛機不可能是掉在海中。
機場附近的空難一旦發生,飛機墜落地點當然不一定剛好在第九公里。1970月8月12日,中華航空公司由花蓮飛往台北的206號班機在台北市的圓山附近墜毀。詳細地點在圓山飯店、士林官邸與銘傳大學之間,亦即上圖紅色線所標示的「 福山山系」某處。
當時的新聞報導說「在台北近郊圓山附近失事」(台灣新生報,1970月8月13日)。
七十幾年前,日本人興建松山機場時,機場基地位置名符其實地屬於「近郊」;五十年前,士林官邸附近還有農田(郝龍斌他家有「農民」,其來有自,呵呵);現在台北市政府所在地於四十年前也算是郊區。如今的台北市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波音公司的統計,在所有商用噴射機的重大空難中,問題多出在飛機起降階段。乘客在飛機起降時被要求乖乖地繫上安全帶,原因在此。
以前去香港,飛機逼近啟德機場(1925-1998)時候的那種刺激感如今只能從影片回味。可惡的英國殖民政府,明明就要捲舖蓋走人了,竟然還在1989年開始規劃地處偏遠的赤鱲角新機場來剝奪旅客的樂趣。
雖然航空器失事率頗低,然而,飛機墜毀市區的後果實在太嚴重,所以,世界上很多原來位於郊區、後來變成位於市內的舊機場被廢功,被遠離人口密集區的新機場取代。不瞭解風險管理原則的人才會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還是出生於英屬香港的馬英九先生比較英明,以跟中國通航為名,堅持保留在螺旋槳飛機時代規劃的台北松山(まつやま)機場,讓來往乘客可以近距離飽覽大台北的高樓大廈。幸好2002年當選市長的不是主張改機場為公園綠地的李應元,航線下的居民如今還可以繼續每天觀賞、聆聽呼嘯來往的噴射機。
突然想到,應該找個時間重新研究一下我家的住宅保險契約…
- Boeing Company, Statistical Summary of Commercial Jet Airplane Accidents Worldwide Operations (1959 – 2008).
- EUR-OPA Major Hazards Agreement, ‘Concept of risk‘.
- 莫渭秦,〈棄松山機場,保自己性命! 〉。
- 黃基雄,〈松山.關西.啟德〉。
- 慕容理深,〈郝龍斌的耳朵〉。
郝龍斌的耳朵,哈!
還好是「聽障奧運在台北」,還好來參加比賽的多是聽障朋友,
不然啊,臉都丟死了。
哈哈!
推薦馬英九與郝龍斌代表台灣去參加下一屆聽障奧運競賽——有「攻山頭」這一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