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缺乏足夠的時間來繼續檢討台北市財政問題;恰巧,香港政經專家 Michael Young 來信點醒我注意所謂「港股直通車」的真實情形。在徵得其同意後,我將他的說明轉貼於本文,然後附帶提我個人的一項推論,最後順便評論經濟日報的一篇相關報導。
1.
以下為 Michael Young 關於港股直通車與香港股市的說明;粗體字格式是我個人加上去的。
其實那時候只是中共放聲說準備執行「港通直通車」,並打算以天津作試點。聽到這個「消息」後,港股便快速地從兩萬點升至三萬點,國際資金和大陸偷偷跑出來的錢都去炒股了。後來北京怕人民幣外流,就讓「港股直通車」胎死腹中,於是港股就跌回到兩萬點,然後美國雷曼倒閉,就跌至一萬點。
總言之,香港從來沒有實行「港股直通車」,大陸散戶仍不准直接把錢轉到外面炒港股。但無論如何,港股在過去十年,已經面目全非,四十多的恆生指數成份股裡頭,逾半都是大陸國企,跟香港經濟關係越來越低。因此外地報導香港股市時雖引述恆生指數,但本地股民同樣注意的卻是「國企指數」,電視台播放股價時便一同報導兩個指數的升跌,後者重要性不下在前者。
那四十多的恆指成份股,其中以香港為基地(香港人或英國人創辦和擁有)的只有匯豐、恆生銀行、東亞銀行、港交所、中電、煤氣、電燈、長實、恆基、新鴻基、信和、恆隆、九龍倉、和黃、新世界、太古A、港鐵、國泰、思捷、利豐。
至於中銀香港、中信泰富,兩間都是大陸政府背景,但業務仍以香港為主。還有一家富士康,是你們台灣的企業吧。
其他的,都是中共企業,業務以大陸為主,與香港經濟關係極少,甚至完全沾不上邊。
2.
較仔細地檢視2007年的香港股市,我發現:在8月20日中國宣布「港股直通車」計畫前的三個交易日(15日至17日),恆生指數從22007點連續下挫至20387點;雖然指數跌了 7.4%,但交易量卻步步高升(見統計圖)。8月17日當天的成交量相對於8月14日的數額竟然多出了264%!如此嚴重的量價背離實在很難不令我懷疑,有人(太子黨?)在消息未曝光前,搶先進場吃貨。
若然,在中國總理溫家寶宣布計畫暫停(2007年11月3日)前夕,港股創歷史新高下的歡呼聲中,應該夾帶著情報靈通人士緊急卻風光地出場後的奸笑吧?!更耐人尋味的是,溫家寶踩煞車時,人在烏茲別克… 總之,從中國政府的高度不透明性來看,以上推論為真的可能性應該頗高。對於嫻於用「反貪腐」當藉口來整肅政敵的中共高層人士而言,這裡面應該有黑資料可資利用…
3.
從未出廠的「港股直通車」在今年一月中旬正式報廢。1月13日的華爾街日報、1月15日的旺旺集團旗下之工商時報、正牌中共喉舌的新華網都報導了這件事,在標題上分別用「泡影」、「無疾而終」、「泡湯」來發政策訃聞。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上也找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的批復」之失效公告(doc檔案)。很奇怪地,聯合報系的經濟日報卻在1月29日刊出這麼一篇任志剛:港股直通車 快了:
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在個人部落格中撰文指出,隨著大陸儲蓄率節節升高、經常帳盈餘龐大,加上經濟成長模式需大幅改變,大陸官方應已將「港股直通車」這類開放大陸民眾海外投資的措施,列入金融改革的政策議程中。(經濟日報,2010年1月29日;紅字為筆者所加)
這跟任志剛所寫的文章不一樣:
我並沒有掌握內地在這一方面最新發展的內幕消息。我估計,容許居民在海外投資,應該是內地金融改革議程上的重要項目。事實上,我記得當我仍在金管局的時候,已經就有關建議向內地提出,希望當局作出考慮。當然,在考慮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多個單位和不同利益,令事情變得複雜化,使 宏觀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因而可能相對下降。「港股直通車計劃」便是一個例子。(Mainland Residents Investing Overseas 內地居民海外投資)
任先生的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港股直通車 快了」的意思。香港電台在1月27日有兩則相關報導,標題較符合任先生的文章意旨,絲毫不聳動:
一向親中共(所以是兩蔣眼中釘)的文匯報在同日則刊出:任志剛:「港股直通車」料列政策議程。文匯報這樣講已偏離任志剛所言,但還不如後來經濟日報所下的標題那麼誇張。
看來,經濟日報的新聞「專業」已爐火純青到可以起死回生!
延伸閱讀:
- Esir,捏破中國泡沫的「宏觀調控」
- 大紀元,溫家寶急殺港股直通車內幕
- 盧永山,港股直通車說停就停 QDII走著瞧
- 黃元富, 想起「港股直通車」
- 慕容理深,近十年的台股、政治與媒體
by Michael Young & 慕容理深
2010.02.10 10:35
對於嫻於用「反貪腐」當藉口來整肅政敵的中共高層人士而言,這裡面應該有黑資料可資利用…
打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介入港股以來,看來港股指數跟「貪腐」指數越來越正相關。
不過,下跌與整肅政敵的「反貪腐」無關。XD
ESIR 桑,
利空政策曝光前,太子黨比誰都有可能先一步聞風出場。
中國經濟成長之果實大多被少數人吃掉,相較之下,許多中國人感受到的生活改善只不過是在啃果核邊的剩餘;不過,就算是公平分配,龐大的人口均攤下的個人所得還是有限得很。
直通車?
怎麼我馬上聯想到「地府遊覽車」呢?
台版的「地府遊覽車」是一部馬車。
版主好
請問那裡可以下載
巷股歷史股價
例如2800.hk(每日的最高最低
收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