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實施後的香港人薪資

online
本文原發表於舊站,以程式匯入於此,尚待修整。


圖一

La vérité, l’âpre vérité.
(Truth, the bitter truth.)

Danton

立法院法制局與預算中心派人前往香港考察CEPA對香港的影響,五月十九日回台後一個多月仍未公佈其調查報告。官方說法是因為還在整理資料。不論是否如前立委張旭成所言「考察結果內容太負面」,我們從香港方面的公開資料即可略見CEPA到底對香港大眾帶來什麼。

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於2003年6月29日,其主要的目標與手段為:

第一條  目  標
通過採取以下措施,加強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以下簡稱“香港”)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一、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二、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歧視性措施;
三、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CEPA主體文件;按,此主體文件簽署後,雙方「不斷加入更多開放措施」)

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說「ECFA就是香港CEPA翻版」基本上沒錯。立委賴士葆所謂的「CEPA中明訂中國與香港是『一國兩制』,與ECFA以經濟為目的之架構不同,實在無法比較」則是以字面枝節來轉移焦點。況且,中國是派個商務部台港澳司長來跟台灣談ECFA,擺明了就是要吃台灣的豆腐,在象徵與運作模式兩層次上對台套上「一國兩制」的框架。而中國國民黨當局竟然就照單接受,喪權辱國毫不在乎。還未坐上談判桌,先自矮一截,談判結果會有啥好期待的?

回來講CEPA與香港的關係。幾位民進黨立委指出,CEPA拉低香港的薪資水平、窮人增多、貧富差距拉大。真的嗎?

對香港受薪階級大多數人而言,CEPA實施近七年來,他們的薪資如圖一所示,幾乎呈現停滯狀態。(圖一根據的數據是實質工資,亦即已排除物價波動因素;圖中在2008、2009年9月出現的高峰是因為物價上漲趨勢突然反轉所致)

圖二根據的是1996、2001、2006年的香港政府調查數據。這種資料的更新要等到2012年,但我們從圖一的狀況不難推知圖二裡面收入較低的80%工作人口在2007-2009年的收入概況。


圖二

從2001到CEPA簽署兩、三年後的2006,收入明顯增加的是最上面的那20%,其他人的薪資則停滯或甚至降低。為了看得更清楚,我將收入較低的80%之部分獨立出來,製成圖三:


圖三

由此圖可見,從2001到2006,一般中產階級的收入不增反減,而最底下的三條線則分別顯示,

  • 最窮的人無從翻身;
  • 次窮的一級收入續減;
  • 走向貧窮者有增加的趨勢。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基本上採用的貧窮定義為:

以住戶個人平均收入少於全港中位數的一半作為「收入的貧窮線」。

該組織根據這項標準從官方統計資料計算出1995-2008年的香港貧窮人口變化:


圖四

香港的貧窮人口從上世紀末突破百萬後,在2006-2008年期間更連續維持在120萬人以上。在人口僅七百萬出頭的香港,這個比例實在頗高。


圖五

上圖是以「個人」為計算單位。若以家戶為單位計算,貧戶所佔的比例在近年則已超過20%。台灣電視媒體光會報導長壽而快樂地打麻將的香港老人家,而不願告訴我們,香港在2008年有超過27萬,也就是近三分之一的老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兒童貧窮人口則為22萬多人,約佔全體兒童數的四分之一)。


圖六

總結來看,香港前幾年的經濟成長對大多數香港工作者而言可謂「看得到,吃不到」。CEPA就算如港府所言的那樣對香港服務業帶來額外收益,那只是在政府與某些企業的總帳目上;從財富分配的角度來看,好處主要總是流向經濟金字塔的上層(根據明報的報導,港府在回駁民進黨批評時似乎故意迴避此問題)。

兩個生活條件差異大的經濟體走向整合時,最大的輸家往往是原先條件較好的那個社會之中、下兩層。西歐一些國家現在面臨的重大財政、債務問題的根源在於跨國資本力量藉由自由貿易與金融操作而支配勞動市場,降低工業先進國人民的就業機會與收入能力(因為他們太貴了),進而造成稅基流失與財政支出擴大(因為這些富國內的窮人變多)的剪刀效應。港、台先後也走上這條路,而在經濟上,CEPA與ECFA之目的都是讓這條路更好走。

台灣的經濟結構迥異於服務業一枝獨秀的香港,面對擁有大量低價勞動力的中國時所需考量的事項自然不一樣。別的不說,就台灣的多數農工產業而言,血汗中國的勞工是台灣勞工的可怕競爭對手。一般民主國家政府的對外經貿政策就算要圖利大企業,還是難免須顧慮到本國中小企業與勞工的利益,在國際談判桌上戰戰兢兢,步步為營,甚至不惜翻桌走人;香港不是一個國家,特區政府不能不接北京的聖旨。台灣現在的掌權者呢?中國國民黨,不是嗎?讓利給中國的項目都保密到家了,考察CEPA的報告就算永不見天日或內容變得比較「婉轉」應該也都不令人驚訝吧。

關於本文的 3 則留言

  1. 經濟的話,真的不太懂,
    數字雖然會說話,但是也會騙人。
    ECFA還是簽了,還在吵逐條審不審的。
    (它就是條約。怎麼會有像條約又不太像的這種鬼話跑出來。)
    初衷是希望能夠加東協,最後到底能不能,
    要先付出巨大的後果,
    不行的話,還要抱抱中國的大腿…..

  2. 為什麼圖都不見了……… @_@|||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