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日本受地震與海嘯的殘酷襲擊後,該國幾座受損的核電廠頓時亦成全球注目焦點。影響所及,今天的報紙提到了台灣的核電廠安全問題。
原能會核管處副處長徐明德表示,現今核電廠的設計是依據現有歷史氣象資料推斷,考量所在地及鄰近地區曾發生而可能侵襲核電廠海嘯的高度,作為安全防範依據。核一廠預估的海嘯可能上溯高度為十.七三公尺,核二廠為十.二八公尺,核三廠為十一公尺,核四廠為八.○ 七公尺,設計四個廠址的高度更高,分別為十二公尺、十二公尺、十五公尺與十二公尺。(自由時報,2011年3月12日)
所以,在北台灣的核一、核二與尚未完工的核四都不用怕十二公尺的海嘯囉…
昨天衝擊日本的海嘯最高達十公尺,但這不是有史以來的最高值,而且差得遠呢。距今還不到二十年前,1993年的北海道南西沖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在奧尻島製造了30.6公尺的浪高,打破紀錄。打破紀錄的意思就是未曾發生、或者超越現有歷史氣象資料紀錄。
台灣核電廠設計所參考的「現有歷史氣象資料」最早上溯至什麼時候?五百萬年前?一定不是吧…
如果北台灣面臨二十公尺高的海嘯呢?不可能嗎?如何證明不可能?如果可能,核電廠是否有因應計畫?
一般地震或海底火山爆發極少引起所謂的「大海嘯」(megatsunami)。大規模的山崩入海所引起的大海嘯曾於1958年時在阿拉斯加的Lituya峽灣創下524公尺浪高的紀錄,比紐約帝國大廈還高。若非那種特殊地形,可能不至於那麼恐怖;但是在開放海域,走山入海所引起的的海嘯規模會不會遠大於日本此次所遭受的,甚至達倍數以上呢?二十公尺?也許不只。
日本可謂地球上對地震、海嘯警覺性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從該國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網站中所設的失敗知識資料庫也可略窺一二。我們台灣的危機意識比他們高嗎?我們的公共工程品質比他們好嗎?我們的國民訓練比他們精良嗎?凝視著這場浩劫的影像,在同情之餘,應該有不少台灣人也有類似的質疑吧…
- Chensumi,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
- RainDog,今天我們都是日本人
- 小明,日本大地震隨想
- 酥餅,為日本地震海嘯受災者祈福
dear 慕容先生
不能同意您更多了…..
當網路上傳來這消息的時後 敝人腦中閃過兩事
1.台灣近期內會不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以敝人收集到的資訊 恐怕今年度台灣也難逃
此一天災 只是時間早晚以及發生的地點未知
2.台灣在防災方面的準備有沒有比日本還強ㄋ?? 這點答案是非常明確 我們不如日本
只能自求多福了 願菩薩能多護佑台灣ㄚ!!!
貓尾巴 合十
慕容先生您好:
報告~延伸閱讀的「酥餅,為日本地震海嘯受災者祈福」一文,連結有誤。
我在德國唸書,從前天德國的媒體就開始分析Fukushima核熔爐的情況,雖然德國離日本很遠,但是自星期五得知日本核電場有爆炸的危機時,相關單位就開始準備啓動偵測,也針對接下來幾天風向的預測做說明。
昨天德國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確定要重新檢視德國所有的核電場安全措施,並修改延長核能發電場年限的政策。
德國離日本那麼遠,又沒有甚麼地震的危險;台灣離日本那麼近,又位於地震帶上,到目前為止,我們政府的反應還比遠在德國的政府反應慢了整整一天。
個人認為以海嘯的影響來看核電廠的安全性不是好的切入點,
這只能要求混凝土結構強度, 卻無法觸及核能電廠核心問題,
官員常只會吹噓能耐震耐海嘯的結構(這個比較好騙民眾),
自稱專業卻極度無專業道德倫理,
輕描淡寫避開核能電廠設計核心問題.
我想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核能電廠就像個蒸氣火車.
靠核燃料燒熱水產生蒸氣來推動電動機發電.
它是光能轉熱能, 熱能轉機械能, 機械能再轉電能,
但它的發電效率及穩定性還是最好的(對高壓電而言).
若檢討核電廠的安全性, 還是要從以下的兩點來分析會比較好,
(1)核能發電的原理及工程設計概念
(2)原子爐的緊急停止流程
這些非常專業, 一般人很難知道設計上及機械電子用料的好壞,
, 因為是國外設計及承包, 在龐大的利益下, 是難以介入來檢討問題.
外國人有時會給些爛機組或過時設計的零件給台灣,
正常狀況使用都不會發生太大的問題,
但遇天災就知道有多大的使用風險.
從目前的資訊看來,
日本應該是原子爐的緊急停止流程部分失效了,
無法正常冷卻, 才會造成爆炸.
搶救污水外流 日設攔淤圍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pr/5/today-int1.htm
在東北大地震的海嘯高度方面,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地震學副教授都司嘉宣發表最新的調查報告…確定海嘯高度為三十七.九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