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t aussi avec douceur
qu’il faut ouvrir les yeux des vivants.
(The eyes of the dead are closed gently;
we also have to open gently the eyes of the living.)
Jean Cocteau
發生在12月26日的地震不幸在恆春造成兩人死亡。死者之一的方淑娟女士以身軀護子而不幸罹難,聞者莫不動容。次日清晨讀報,看到這則消息,心中的感受宛如桌上那杯咖啡一樣,又苦又酸又溫暖。溫暖來自一個永恆的春天,一個為人性光明所照耀的美麗境界。
當大多數媒體聚焦於方淑娟女士時,在四位自由時報記者所共同執筆的一篇報導中,我們看到另一個感人的場景。
昨晚兩起強震,恆春半島首當其衝,許多民眾奪門而出,撿回一命的群眾情緒崩潰,呼天喊地,淚流不止。地震情況稍歇,越來越多民眾朝災情最慘重的家具行挺進,守著廢墟四週,默默為埋在瓦礫堆下的傷者打氣。
這一段文字值得被編在小學教科書中。學生可以從其中認識人性、愛與無私,知道我們的社會中,存在著這麼多人雖身在危難中,仍關懷其他受苦的人。
搜尋過蘋果日報、聯合報與中國時報,並沒有看到類似描述。頂多,中國時報的「地方新聞中心」有以下敘述:
據附近居民指出,家具行老闆在一次地震時,就衝出家具行,後來發現停止搖晃,又再進入家具行,沒想到隔沒多久三層樓的房子就整個塌陷,大家呼天搶地趕緊通知消防局,一邊還對著塌陷的樓房喊叫「有沒有人在裡面啊!」漏夜進行的災難救援場景,震撼了這個位在台灣最南端的城鎮。
從「據附近居民指出」一語來看,撰稿記者當時也許不在現場。蘋果日報與聯合報的報導則都把焦點放在方家與救難人員上,講到其他人,只描述他們的驚慌。
一
篇文字報導所描繪的場景,絕對是經過剪接的。讀者所看到的與沒看到的,基本上來自於記者與編輯的知與不知,欲知與不欲知,欲人知與不欲人知。這些最後一起
投射在他們的報導之中,而塑造著許多人的視野與觀感。此外,報紙與其讀者群(尤其是其基本讀者群)之間的互動也必須納入考量。更進一步講,兩者是互相形塑
的。廣播與電視的新聞報導也差不多如此,雖然有選台器與現場直播。新聞報導是一種人為刺激,刺激有好有壞,還有不好不壞的,一切端視人的選擇。
不愛看電視新聞的我真的很感謝郭芳綺、郭靜慧、黃良傑、李立法四位自由時報記者的選擇,讓讀者得以分享他們的溫柔凝視。
相關報導:
自由時報,家具行倒塌 肉身擋磚瓦 母死子獲救
中國時報,規模六以上 兩波襲擊 恆春百年大震2死38傷
聯合報,恆春三層樓震垮 母捨己救子
蘋果日報,南台 百年強震 2死34傷「好可怕」
最近更新 :
powered by performancing firefox
哈囉,
您應該直接投稿自由時報,讓這幾個記者知道,他們把報導做得很好 ^^。
Geral,您好。感謝您的提醒。
我實在懶得投稿,光是字數限制就讓人受不了。
如果自由時報想轉載,也歡迎,稿費則請代捐贈予高雄市脊髓損傷者協會。
感謝鯨魚網站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