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所討論的數據的時代範圍涵蓋了1952-2006年期間。若我們排除陳總統上台以後的部分,單看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表現(如上圖),所得到的趨勢線大體上也仍歸於「向下沈淪」的格局。
這個先盛後衰的道理已在趨勢篇討論過了,茲不重複。對照上圖與1952-2006年間的趨勢圖,我們大致可以確認:從1970年代末開始,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大趨勢開始坐溜滑梯,直到國民黨失去政權。
更 進一步看,從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中期,代表波動的所有多項式曲線先後越過線性趨勢線(其交叉點約在8%左右,也就是兩倍於2005年的經濟成長 率),繼續下探。到了1999年年底,多項式曲線落在6%與4%之間,也就是說,跟民進黨執政後的2002-2006年之經濟成長率差不多。
由此可見,國民黨執政五十年間的台灣經濟成長率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而其最後十餘年間的成績相對而言,看起來並不算好。問題來了:當時總統是科班出身的農業經濟博士李登輝先生,為何由經濟專家當總統的時代之經濟成長率反而不如先前?
整 體而言,李登輝的執政風格屬於抓大放小的類型,所以答案也許得往他所任用的財經官員尋找,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原來念外交、半路出家進入經濟領域的蕭萬長。 從1990年6月到1994年年底,蕭萬長歷任經濟部長與經建會主委,算是李登輝時代前期最重要的財經官員。其後,他離開這個領域,先後擔任陸委會主委與 立委(1995年至1997年9月),最後出任行政院長至2000年5月卸任。因此,在國民黨執政末期的經濟政策的制訂與執行方面,蕭萬長可謂頭號關鍵人 物。
怪蕭萬長?且慢。影響一國經濟的因素何其多,而既然經濟表現並非全取決於財經官員,我們當然更無法把功勞或過失簡單迅速地掛在某人身上(所以馬英九也別急著吹噓自己的副手吧)。
要 檢討國民黨執政末期的經濟狀況,得先檢視前一期的情形。在此,我把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到他在總統任內病逝的16年劃為同一時期來觀察,因為在這段時期,蔣 經國是掌握台灣實質最高權力的人,而且,台灣經濟成長率長期趨勢的反轉向下也是發生在這一個時期。雖然他逝世於1988年年初,但由於李登輝在繼任之初仍 未完全掌握實權,而先前由蔣經國任命為行政院的財經專家長俞國華在當時繼續留任,所以我把1988年也一併算進來(更不用說,經濟政策的效應通常是延遲出 現的)。
從線性趨勢線來看,蔣經國時代的經濟成長率(右上圖)的大走勢屬緩步下滑的格局。另一個明顯特徵是幾次的大幅波動。波動的原因主要是國際大環境因素,這在震盪篇已經討論過了。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蔣經國過世之前的幾條波動曲線呈現兩極走勢。若參酌線性趨勢線等基本走向指標,未來下降、甚至加速下降的可能性比較大。李登輝時代的趨勢線圖(左下圖)顯示,最後一項假設正是後來台灣經濟所走上的路途。
李 登輝時代的經濟成長率波動比前一期小很多。在這段期間內,世界經濟並未像蔣經國時期那樣出現嚴重的利空衝擊。相反地,蘇聯東歐集團的瓦解使得全球經濟開始 大整合,而全世界的整體經濟成長在走過1990年代初的短期收縮盤整後,基本態勢是向上的,而到了世紀末甚至因網路經濟熱而出現幾年的大榮景。作為外銷出 口大國的台灣在此條件下,高經濟成長率應不令人意外,甚至,經濟成長率總趨勢應該是會向上提升。
然而,比起蔣經國時代的線性趨勢線在16年間僅下降約1.5%而言,李登輝時代的線性趨勢線只用了12年就掉了2.5%左右。在李登輝交棒前,多條趨勢線糾 結在5.5%上下,相較於整個國民黨時期的前波高點,大約少了一半。馬英九在指責 「民主進步黨執政的經濟成長率還不到國民黨執政時的一半」之前,應該先作功課,瞭解為何國民黨自己在執政時期就已讓經濟成長率打了對折。
為什麼外有世界經濟有利因素,內有經濟專家當政且有像「先生不出,奈蒼生何」的蕭萬長這種人才輔弼,台灣經濟成長率卻加速下滑?
從國民黨時期的整體經濟成長率趨勢圖來看,加速下滑的轉折出現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為什麼?當時台灣經濟出現了一項大變化:產業開始大量移向中國。
1960 年代起,台灣靠著在世界供應鍊上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而創造相當高的經濟成長率;後來的產業西進使中國在許多產業部門中取代台灣原有的優勢地位,並以連鎖反 應的方式壓縮了內需市場(工廠一走,造成失業與周邊產業的蕭條)。而當台灣產業結構中,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作為台灣經濟主力部隊的中小 企業也開始面臨生存壓力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政府推動產業升級,經濟成長速度之減緩仍是極難扭轉的趨勢。李登輝執政後期祭出戒急用忍政策,多少對此 頹勢發揮阻擋效果,但在實際執行面上,仍難遏止對中國投資繼續加碼。 當對中國的加碼投資長期地替代在台灣國內的投資,失血的經濟當然不會有強勁的成長力道。
假 如有時光機器,讓我們回到1999年, 然後根據先前12年的數據作純統計推估,並把趨勢線向前延伸至2006年,我們所得到的結果是:台灣經濟成長率到了那一年時可能會介於2%到5%之間(至 於利用多項式所作的推估,我只列出冪次最低的兩條,並改用虛線表示,因為數列的長度不夠進行有意義的推估…冪次更大的更不用說了)。換言之,不管1999 年之後由誰執政,在原來的架構下,經濟成長率續降的可能相當大。
把2000年至2006年的實際數值補進來,我們看到,經濟成長率的確繼續下降,但其降幅則略低於以上的推估:在2006年時,線性與對數趨勢線落在3%與4%之間;而代表多項式的五條波動曲線在2002至2005年間,更先後自谷底翻揚而上升越過線性趨勢線。這兩點均顯示此時期
精彩,精彩!
收下來慢慢看啊~
Tiat 兄:
乾溫!
看到第三篇,其實我有個想法,雖然慕容兄對我們這些人貢獻良多,但馬教授應該還是看不懂,所以我建議[對牛彈琴]這句話以後改成[對馬談經濟]如何?
Very nice man. Very nice. Using the graph etc making the argument solid. Taiwan needs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one to destroy the lies of KMT.
好文大推!
在數據比較過之後,不知道慕容兄會不會寫關於經濟政策執行上的比較?
鉑兄:
這幾篇談不上什麼貢獻啦^^
至於馬英九,我看他還是先去考考數學基測再說吧 XD
dix 大大:
感謝!很同意「lies」這個字與複數型 :)
ykhuang大大:
比較兩個時期的國家重大經濟政策(例如「亞太營運中心」與「兩兆雙星」)應該會很有趣,只是那可複雜麻煩許多。期待行家出手來處理這類問題。
台灣經濟究竟何時開始走下坡?
http://formosan-voices.blogspot.com/2006/10/blog-post_16.html
不可能有例外,經濟成長必由成長峰頂逐漸下降減緩,這是符合經濟成理論。不管是依據Solow模型或者是Endogenous Growth模型,都會呈現這種現象。台灣的問題是,統媒喜以政治立場操弄經濟數字。一方面也顯示,台灣經濟學者的實力和公信力,還有待努力。
cbz大大:
非常感謝您的補充 :)
許多牽涉專業分析的議題在通過政媒磁場後,被高度扭曲而偏離事實或基本理論。這是台灣目前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結構性困境,很多討論陷於此困境中打轉。學術界應當負起責任、突破主流媒體限制來解決這類問題,否則台灣很難再有結構性的大進步。
Wii 一斤多少錢
學術界應當負起責任、突破主流媒體限制來解決這類問題,否則台灣很難再有結構性的大進步。
————>>很多學術界的「學者專家」立場偏向統派,或是只考慮本身利益,不顧大是大非!
他們根本不願意講實話,甚至還配合統派政客說謊話呢。
偏偏他們掌握既有學術權力,繼續以其專業「荼毒」社會大眾的視聽,
這也是國民黨五十年執政的遺毒之一呀!
plymouth 桑:
更慘的是,其中有些還掌握年輕學者續聘升等之生殺大權。
台灣人既捨革命而選擇改革之路,那麼真的得時時警醒以防堵復辟,還得夠有耐心,並且心臟夠強。
薪資為何不易漲 (1)
馬英九的過期牛肉:就業失業在首都
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不只是和過去比
還要和當時的世界平均經濟成長率比
看了這整篇
實在令人心寒
為了吹捧民進黨政府
可以歪曲事實
真是令人髮指
本人長期研究國內產經
一看你這些文章根本就禁不起考驗和質疑!
光陳水扁時代的國民所得的複和成長率遠低於蔣經國和李登輝時代
就是完全不容否認的事實!!!
你的文章只能騙騙外行人!
不過這不就是民進黨政府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嗎??
國民所得的複和成長率??這是什麼東西?長期研究唬爛產經的的心得嗎?
to shukae :
我是看到國民黨以過去經濟成長率來比較現在的狀況後,才為文反駁的。所以您若認為這樣比有問題,那得先責怪他們,呵呵。
再則,以一國經濟成長率與當時的世界經濟成長率相比也不夠,光是一個人口變項不算,就會使比較的結果產生嚴重偏差。
您若是真的「長期研究國內產經」,怎麼會用那種簡單粗糙的論述方式來反駁、批判我的文章呢?我是在討論經濟成長率,又不是在討論國民所得!說穿了,您的留言只是誅心之論罷了。
還有,以刑法與民法,我大可以依您的留言提出告訴的。良心建議:往後在網路上留言小心點,不論訴訟結果如何,被告畢竟是件不太好玩的事兒。
ESIR 桑:
我猜他是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那是計算平均值的一種方法。
The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is calculated by taking the nth root of the total percentage growth rate,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years in the period being considered.
This can be written as follows:
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c/cagr.asp
上了一課。不過既然有人用CAGR來算國民所得成長率。倒想見識一下「陳水扁時代的國民所得的複和成長率如何遠低於蔣經國和李登輝時代」。呵呵~~
ESIR 桑:
呵呵^^
我還真的懶得算。經濟成長率也好,國民所得也罷,這些數字都不等於生活品質。過去半世紀台灣人民所得之增加有相當程度是以犧牲生活環境而換來的,種種的環境破壞都是台灣人現在、甚至未來所必須償還的債。
可否請板主更新阿扁2000~2007年的經濟成長率圖表
在加上阿狗2008~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