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灌水?媒體噴髒水!

online
本文原發表於舊站,以程式匯入於此,尚待修整。


東森新聞,2007/11/29

 

「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的標題在昨天中午、晚間的東森新聞至少共出現兩遍。我不知道主計處官員們看到以後作何感想。

主計處什麼時候「坦言數據灌水」了?以下是該處最新的三則的訊息:

哪來東森所說的「坦言數據灌水」?經過一番明查暗訪後發現,東森新聞的「靈感」應該來自《聯合報》這則新聞:

數字遊戲?貧富差距7.45→6.01倍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張俊雄強調,去年國內貧富差距創六年新低;但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實際貧富差距為七點四五倍,創史上第三高,但靠著政府社福補助、賦稅等方式財富重分配後,才縮小到六點零一倍這個數字。

主計處今年八月公布去年國內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報告裡提到,國內貧富差距已降至近六年來新低,從民國九十年的六點三九倍(歷史新高),逐年下降到去年的六點零一倍。

事實上,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國內真實的貧富差距高達七點四五倍,創下史上第三高紀錄,僅次於民國九十年與九十一年;但在政府透過社福補助、賦稅等方式進行財富重分配後,貧富差距降為六點零一倍。去年由政府貢獻消弭的一點四五倍貧富差距,也改寫史上新高水準, 顯見政府大力增加社福支出等的努力

主計處的統計方式是將全國家庭按所得高低平均分成五等分,若換算成具體數字,去年國內所得最低的家庭組計有一百四十六萬戶,平均年所得約為廿五萬三千六百七十元,相當於每月收入不到兩萬兩千元。而去年所得最高的家庭組,年所得約為一百八十九萬八百五十八元,相當於月收入逼近十六萬元。

不過,經政府利用社福補助等努力之後,最低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增加為卅萬四千餘元,相當於每月增加四千兩百一十七元;最高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約略下降為一百八十二萬七千餘元,相當於每月減少五千三百元。

報導中的「實際」與「真實」兩詞若非聯合報自己不懂亂寫,就是刻意誤導。

何謂「實際貧富差距」?右圖表格出自於86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綜合分析第12頁,表格最右那一欄即為「實際差距倍數」。其公式為:

對(從)家庭移轉收支差距倍數 -政府對家庭移轉支出(社福支出等)效果 - 政府從家庭移轉收入(直接稅規費等)效果 = 實際(目前)差距倍數

以最末一列為例(1997年),即:6.25 – 0.72 – 0.12 = 5.41

也就是說,在沒有政府因素介入下的差距是 6.25 倍,但經過政府「劫富濟貧」後,實際差距縮小成 5.41 倍。這項統計少說也有30年以上的歷史,其所謂「可支配所得」向來就是指真真實實地在人家的口袋中,可以掏出來買東西的錢。

不管是1997年、2006年還是其它年度的家庭收支調查統計,都使用以下兩條公式:

  • 可支配所得 = 所得收入總計 - 非消費支出 = 消費+儲蓄
  • 所得總額
    =( 受雇人員報酬+產業主所得+財產所得收入+經常移轉收入+雜項收入+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租金 )+( 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折舊 )*
    =( 所得收入總計 )+( 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折舊 )*

    * 若非自用住宅此部分為0

    86年家庭收支調查名詞解釋

目前,「經常移轉收入」即包括:

1.從私人:私人贈款收入、禮金收入、救濟金、慰問金收入、聘金收入、向私人借住房屋之租金設算收入、民間社團贈予之獎(助)學金收入等,且該項收入多用於當期消費,而非用於固定資產或金融資產之投資者。
2.從政府:包括低收入戶生活補助、老人津貼、老農年金、公益彩券中獎獎金及其他(災害、急難救
助、殘障生活補助等)。
3.社會保險受益:包括公、勞、農、漁、軍、健保保險受益。
4.從企業:包括人身意外災害保險受益及其他(如其他保險現金受益、中獎、救濟金、人壽保險公司之生日禮金、獎學金等)。
5.從國外:來自國外之贈款、禮金等收入,且該收入多用於當期消費而非用於購買固定資產或金融資產之投資者。 (95年家庭收支調查名詞解釋

其中第2、3類乃我國十多年來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工具。

九年前,在主計處公佈86年家庭收支調查後,《聯合報》曾作如此報導:

如將家庭依可支配所得大小分為五等分,最高所得為最低所得的五點四一倍,較八十五年的五點三八倍,微增零點零三倍,貧富差距微幅擴大。(〈國內貧富差距微幅擴大〉,《聯合報》,1998年8月15日)

奇怪了,當年只會說「微幅擴大」,而且完全按照主計處公佈的「5.41倍」來報導;現在卻棄主計處始終如一的定義,而質疑說「數字遊戲?」:《聯合報》是腦筋退化了?還是因為換了民進黨執政後就天馬行空地亂撒問號?

不過,《聯合報》總算還會講出「顯見政府大力增加社福支出等的努力」這樣的話,不像東森新聞只顧著捏造說「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

東森主播王佳琬如是說:

主計處的數字跟行政院長公佈的完全不一樣,因為台灣的貧富年薪差距也創下了歷年來的新高,最高收入組101萬,最低收入組平均一年賺13萬〔…〕(東森新聞,一個台灣兩個世界/101萬vs.13萬~年薪差距飆新高, 2007/11/29,網頁上有影音檔)

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麼。且將主計處所公佈的95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綜合分析的要點摘錄於下:

  • 95年台灣地區全體家庭平均每戶收入110.0萬元,較94年增加1.6

  • 將收入扣除非消費支出後,95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91.3萬元,較9489.5萬元增加2.1

  • 將家庭可支配所得由小至大排列,並按戶數分成5等分,最高20%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82.7萬元,較94年增加1.7%,最低20%家庭為30.4萬元,增加2.2,高低所得差距6.01倍,較946.04略減0.03,吉尼係數0.339亦略低於94年之0.340
    主因95年國內經濟穩定成長,就業人數增加16.9萬人(+1.7%),其中尤以50歲以上者增10.3萬人(+5.5%)最為顯著,致低所得家庭每戶就業人數增加0.03人,受雇報酬增3.3%,超過高所得家庭之1.2%,薪資所得差距縮小

  • 社會福利政策縮減所得差距1.45

主計處的報告說「高低所得差距6.01」,所以跟行政院張院長所說的完全一樣啊!我另外查看了幾張統計表,包括「所得收入者平均每人所得分配依可支配所得」一表,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到東森新聞所講的到底根據什麼。

話說回來,東森新聞根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這個標題嚴重破壞主計處的名譽。我國主計處的統計工作品質,連包括聯合國旗下的機構都予以高度肯定,豈容這些根本不知統計為何物的媒體記者妄言污衊?!

假如我是主計長,我會馬上發公函,要求東森新聞更正、道歉,並連續二十四小時地在每節新聞中至少播出一次,否則,法院見。對於東森之報導,如果主計長還裝惦惦,或者還是照例不痛不癢地發個新聞稿澄清,那就太對不起眾多認真工作的主計處人員了。 不是主計長、但好歹是個納稅人的我,實在看不下去這種媒體肆意糟蹋公務機關、公務機關任由媒體騷擾抹黑的狀態與風氣。

延伸閱讀:

by 慕容理深
update: 2007.11.30 05:07
歡迎轉載轉寄(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Technorati : 主計處, 媒體, 東森新聞, 統計, 聯合報, 貧富差距
Del.icio.us : , 媒體, 東森新聞, 統計, , 貧富差距

關於本文的 18 則留言

  1. 所以說不用期待這些媒體會「公正」的報導事實了,之前的話這些媒體只會用失言之類的來大作文章,現在則根本就是完全自產自銷了,像張忠謀的那個「乾隆鎖國」也是媒體自製的範例,這個也是一樣,話都是他們在講的。

  2. 除了嘆息,還能說什麼?
    昨天一個住台北縣的朋友說,周錫瑋把台北縣建設的很好,又很有魄力…
    昏倒!
    慕容兄,我現在都懶的說了,唉!

  3. 東森造假新聞的頻率&功力可是漸漸提高,
    一般人看到標題被誤導就算了,
    現在仔細看新聞內容,如果沒做查證,一樣會被誤導。
    幾個禮拜前看到東森在炒作”補辦身份證收規費,政府大賺黑心錢”的系列,
    整個內容看來根本沒問題呀,
    幹嘛要昧著良心說政府賺黑心錢??
    而且連沒報這則新聞的時候,
    主播後方還是掛著這些標題,
    左邊跑馬燈也不斷重複不實報導內容
    現在真的覺得,當時停掉有線電視的確是正確的。

  4. 政府官員的責任之一是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好包括了對媒體不實報導的反擊,以提供正確訊息啊。從這個角度來看,主計處應該要告東森才對!

  5. >周錫偉的建設?請他舉例吧……
    率領新莊居民聲討台北縣的弱勢族群?

  6. 慕容兄,能稍稍抱怨一下嗎?(真的只是”稍稍”抱怨一下喔!)
    以後說明用的圖,能添加圖一(Fig.1 ???說明)圖二(Fig.2 ???說明)…..的排序嗎?一般對圖表數據說明時,都會加上標示(編號)以便於作者及讀者閱讀及整理.
    學理工的我每次看您的圖表數據說明,是不太習慣這種方式,一下左圖,右圖,上圖,下圖的說明,覺的有點疲勞兼混亂,我不知道社會類的文章是否是都是這樣表達的格式,還是慕容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苦衷?
    (謎之噓聲:喵低,你不知道打那摸多字還要排版很累低)

  7. 東森、TVBS、年代、中天……都是泛藍人士的「愛台」
    當然要播對味的東西給他們看
    前幾天去大陸出差,到今天才回台灣
    我發現共產黨跟國民黨一樣
    都愛用媒體抹黑別人、塑造自己成功
    還發現…..慕容版主網站是被中國封鎖不能看滴!

  8. 換個角度想,主計處這樣做也好,否則國民黨不爽了
    學起NCC來個"政黨比例",那台灣經濟就完蛋了
    昨天東森在炒"台塑六個月年終"
    笑話!人家今年有賺錢不領這麼多,那還有天良嗎,難道認為公會不會有所動作嗎?
    最好是學學共產黨錢都領一樣(可是共產主義也不這麼做了),這樣才叫"視民如傷"
    民間企業本來就是如此,怪了,怎麼東森不是民間企業嗎
    另一則新聞更是誇張
    "有人一年領一百多萬 卻有人一年不到13萬"
    如果新聞的重點是一年賺不到13萬的人,那這則新聞值得關注。
    但媒體偏偏把重點放在"差距",意有所指的那些年領100多萬不該領這麼多!?
    其實如果要呈現這樣的"事實",只要拿新聞總監的薪水和新進記者的薪水相比就知道了
    然後來個"不同工同酬",記者一定會專心跑新聞的!
    話說回來,這年頭記者真是不幸(扣除少數不良記者)
    錢領的少(比起之前),工作又不穩定,看高層和主播吃香。。。
    然後大家在罵媒體時,連記者都不放過
    真出包了(亮搶事件等)還要自己扛責任。

  9. 「有人一年領一百多萬 卻有人一年不到十三萬」
    這個是事實沒錯,打工族一個月的薪水可能不到一萬,要舉例我們還可以看到年收入不到一萬的人。任何一個社會都一定會有這種人出現。不過這種人要靠社會福利去介入幫助,拼經濟是沒屁用的。(以上指社會人士,學生麥來鬧 :p)
    拼經濟的結果就是領一百萬的變成領一百五十萬,領不到十三萬的變成領十五萬這樣而已。貧富差距拉大本來就是經濟發展會造成的結果,所以需要政府投入資源去幫助那些本來就站在劣勢的人,讓他們有翻身的機會,提供低收入戶的補助,讓他們能減輕負擔。
    對企業有利的經濟政策就算真的能創造工作機會,遊民也還是遊民,不會因為有工作機會就自動變成科技新貴的。所以請不要再拿底層民眾的情況當拼經濟的樣版了,拼經濟不能解決他們問題的。

  10. Pig 桑:
    所以建議主計處應該調整一下分類,在經濟統計中,把媒體劃入製造業類別 XD
    關於低收入戶與失業問題,我的看法跟您完全相同。
    提一個case來當參考:剛剛才發生過城市暴動的法國。
    該國失業率在1979年站上 6%,在 1984年破10%,此後到現在,23年之間,失業率在8%與12.3%之間上上下下。從1981年至今,法國共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3位總統、12位總理,拼過來又拼過去,到現在也還是有8趴的人在領失業救濟金。步入後工業社會之國家大多難逃這種命運。
    鉑 桑:
    我聽過有人把陳水扁市長的建設算在馬英九帳上的。您的朋友若非如此(這樣的選民也未免太混了吧),就是該去看醫生了…
    ykhuang 桑:
    NightSun 桑所言應該是標準答案吧 ^^
    NightSun 桑:
    「上山打老虎」算「建設」啊!那有極大的娛樂效果,台灣政治史上還很難找到可與之比擬的笑話…所以那是個娛樂縣民的「心理建設」 XD
    瘋狂喵喵 桑:
    這種常作不實報導的媒體自己才是在賺黑心錢!所以,有線電視費兩百塊都嫌多。若台灣像他們講的那樣民不聊生,有多少人會每個月交五百多塊換一堆垃圾?!
    所以,恭喜您,從此一年省下六千多元的不必要支出。
    Tiat 桑:
    贊成。
    俗諺說「軟土深掘」,只要告一次,他們以後就會收斂許多;否則,像主計處這樣三天兩頭就發新聞稿反駁媒體的誤導,乾脆另外成立一個常態編制的「闢謠組」算了。
    Applepig 桑:
    周錫瑋那種作為是典型的「忘了自己是誰」。縣長遇上這種公共政策爭議,本來就有權責幫各方找到合宜的解決方案,而不可以跳到其中一個陣營裡去博取掌聲。他這種作為跟馬英九在處理2000、2004、2006的街頭集會遊行事件的作法完全一樣,不但失職,而且破壞體制。
    Dark 桑:
    謝謝您這麼好的建議。 :)
    在圖表處理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作法並無差異。我也曾想過要按常規來標示,但是實在是太懶 |||
    因為我的偷懶而造成您的困擾,實在是很抱歉!!
    我之所以偷懶,另外有個技術性因素:方便轉載者的排版。因為我的排版越複雜,轉載者的工作難度就會提高。嗯…剛想到一個解決方案,應該可以一兼二顧。下一篇就來實驗看看^^
    (謎之旁白:您是個相當體貼的人)
    PENNY 桑:
    您竟敢從中國上我的部落格!不怕被共匪抓起來喔? XD
    (連我這種小部落客都要封鎖,可見中共有多脆弱^^
    …您連深入敵營出差都還要連上敝格,真是讓我太感動了…泣…)
    據我所讀過的一本訪談錄,國民黨以前在中國的時候,文宣系統內有共產黨或左派人士「混在其中」。所以,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聯俄容共」那一段、以及蔣經國之留蘇背景,說國共是同門師兄弟,是剛好而已。
    至於您點名的那幾家電視台,若把其高層人士與就黨國體制的關係畫一張圖,一定很有趣。 -_-
    rw 桑:
    我看,他們遲早會要求,動物園管理階層要按政黨比例 XD
    「拿新聞總監的薪水和新進記者的薪水相比就知道了」完全打到要害^^
    的確,最該被檢討的,應該是媒體裡面的領導階層。如果他們把媒體專業當一回事,底下的記者怎敢亂來?!要改變這種情形,恐怕得從媒體經濟層次斧底抽薪。如果大家都像 瘋狂喵喵 桑那樣乾脆退訂有線電視,來場大地震,也許可以產生一些改變吧…

  11. 1.慕容兄的分析對不愛用頭腦的人太難了!KMT請的人會假裝看不懂~
    2.對喜歡講生活體驗不喜歡具體分析的人:有人日子難過是沒錯!但也有更多人是吃喝不成問題.還大吃大喝兼大買.
    3.小弟也住台北縣.鉑鎂鑼兄說的那種白爛本來就很多.還有拉肚子及夫妻不合也怪政府的…

  12. 小高 桑:
    他們連我這種「一高二低」的人所寫的都(假裝)看不懂,那我也只能表示 Orz了^^
    像台灣這樣的資本主義社會本來就會出現貧富兩端的強烈對比(半世紀、甚至一世紀以來都是這樣)。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以上的台灣人出國到歐美觀光時,大多是到那些好看好玩的好地方,而不會深入貧民區去觀察(我實地觀察過,那真是… ~!@#%),很多人甚至對路邊的乞丐也視而不見。
    上一段並非要拿更慘的例子來美化台灣的情況,我的意思是:即使從生活經驗出發,其實也不難發現資本主義體制所必然產生之惡(餓)。在這方面,政府所能作的只有三件事:福利救濟、協助就業(也只是協助而已)、教育補助。這三項措施都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弭貧窮,更不可能根除之。
    鉑鎂鑼兄說的那種人在打虎縣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還是比在馬虎市的低啦 XD

  13. liau 桑:
    感謝您的資料補充。
    那種「不符自己所願的數字即假造」的人大概也會否定海關稅務資料吧 -_-

  14. liau 桑:
    欺負大象的人真是連作壞事的頭腦也沒有!那四個字就分別寫在大象的腳掌上,就不會被發現了嘛 XD
    說正經的,媒體該注意的是亂來的公務員,而不是去亂注意兼擾亂正經的公務員。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