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黨國遺老遺少們竭力護衛那個據說是個「古蹟」上的「大中至正」四字,覺得實在有趣。
趣味之一來自手書那四個字的楊老先生的這段回憶:
專擅歐陽詢體及魏碑龍門二十品的楊家麟說,要寫「大中至正」四字,是由秦孝儀定下的,出處是王陽明的傳習錄,「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當時好多書法家都要來寫,先宣布要寫歐陽體,就走了一批人,後來說不能署名,又走了一批人,最後說,配合八卦時辰,得當場就寫,只剩下三個人,就是我和故宮前副院長江兆申及書法家丁翼。」楊家麟回憶道。(《聯合報》,2007/12/04)
假若我當時在場,看到這般場景,不捧腹大笑也難。不過,在當年若果真敢當場這樣笑,其後果應不堪設想。
說正經的,雖說那四字出自王陽明的《傳習錄》,但那可不是王陽明所言,而是出自其門生徐愛所撰寫的「引言」:
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所謂的「居夷」,應該指王陽明被貶放至貴州的那一段。題外話:這讓我聯想及發生在三個月前的一件事。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昨天赴詩人余光中寓所拜會,兩人相談甚歡。余光中憂心,在其位者「去中華文化」,這不僅是不關心文化,還是損害文化;馬英九感嘆,台灣再讓民進黨這樣亂搞下去,「吾其披髮左衽矣」。(《聯合報》,2007/09/09)
中原沙文主義還真是根深蒂固、不乏傳人啊!
言歸正傳,秦孝儀之所以選用《傳習錄》文句,因為蔣介石常常表示自己對王陽明的崇敬。說來諷刺,蔣介石之對王陽明感興趣,是因為他在客居日本時(也算「居夷」?),發現了日本的「陽明學」(ようめいがく)。幕末之多位尊皇攘夷要角如西鄉隆盛等人乃陽明學之信奉者,由於這層關係,陽明學在明治時代的日本益受重視,而引起身處明治時代日本的老蔣注意。
其實拿陽明門生頌讚王氏之言來放在帝王陵碑般的中正廟並不恰當。從蔣介石生前那副君王姿態來看,倒不如援引勉勉強強算是「古書」的《清史稿》:
壬申,上疾甚。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在宮中教養,復命載灃監國為攝政王。癸酉,上疾大漸,崩於瀛臺涵元殿,年三十有八。遺詔攝政王載灃子溥儀入承大統,為嗣皇帝。皇太后懿旨,命嗣皇帝承繼穆宗為嗣,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宣統元年正月己酉,上尊 諡曰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德宗,葬崇陵。
此處之「上」乃指光緒皇帝。不過,向來在教科書裡面告訴學子們說「滿清腐敗」的黨國集團想必很難接受引用此典故(其實,在中國歷朝歷代皇帝中,清朝 諸帝的教育水準算是數一數二的,而清帝國覆亡後的漢人掌權者亦皆遠不如前朝鴻儒所教導出來的滿族帝王)。更何況,緊接此段之下的史家之論沒多少好話:
論曰: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湔國恥。已而師徒撓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廉再出,韜晦瀛臺。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
從袁世凱時代開始修撰的《清史稿》書成於1920年代。當時著史者還在講「豈非天哉」,也難怪其後的幾個中國統治者生前死後動輒擺出一副天子模樣。 不過,既然半個世紀後之蔣廟那「大中至正」四字還要「配合八卦時辰,得當場就寫」,既然又跨入了一個新世紀之後,還有人在那附近聚眾來佈個神秘兮兮的「納 斯卡線」,今論《清史稿》史論者如我也只好說:何足怪哉、何足怪哉!
話說回來,繼光緒之後坐上龍椅的就是《末代皇帝》的主角愛新覺羅‧溥儀,所以,黨國大老家臣們就算讀過《清史稿》,也不會、不敢想要去引用的啦…
既然引了幾段文言文,就順便一提古文教育。這年頭關於古文有兩派主張,一派主減主廢,另一派主存主增。後一派有人指斥前一派將使人「披髮左衽」。其實,「披髮左衽」本身沒什麼不對不好,而且讀古文也難保證人不會「淪於禽獸夷狄」。最後這六字亦典出《傳習錄》。上文曾提到,前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所引的「大中至正」乃王氏門生徐愛之言;以下由主張減少古文教育份量的我所引的這一段可就是王陽明本尊所講的:
三代之衰,王道息而霸術倡。孔、孟既沒,聖學晦而邪說橫。教者不復以此為教,而學者不復以此為學。霸者之徒,竊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於外以內濟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聖人之道遂以蕪塞。相倣相效,日求所以富強之說, 傾詐之謀,攻伐之計,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時之得,以獵取聲利之術,若管、商、蘇、張之屬者,至不可名數。既其久也,鬥爭劫奪,不勝其禍,斯人淪於禽獸夷狄,而霸術亦有所不能行矣。
讀古籍是門學問,但讀古書並不一定使人真的多有學問。從卷牘浩瀚中挑選古文篇章,這更是門大學問。選擇結果之優劣高下不僅在於讀書造詣功力,有時也摻雜了其它因素,這說來話長,先請王陽明來代打吧:
「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按:請以前老在我的考卷默書部分劃上零蛋的老師背記此句)。
「忿懥幾件,人心怎能無得,只是不可『有所』耳。幾 人忿懥,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如今於凡忿懥等件,只是箇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意思,便心體廓然大公, 得其本體之正了。且如出外見人相鬫,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雖怒,卻此心廓然,不曾動些子氣。如今怒人 ,亦得如此,方纔是正。」(按:此段令我想到,蔣介石曾指示法官從重將政治犯改判死刑)。
「只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太重,不問當死不當死 ,定要婉轉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卻丟去了,忍心害理,同者不為。若違了天理,便與禽獸 無異,便偷生荏世上百千年,也不過做了千百年的禽獸。學者要於此等處看得明白;比干、 龍逢,只為也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按:謹以此段獻給眾多在蔣氏統治下成仁的民主人士)。
「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見?」(按:宏偉陵寢亦不如平地大)。
最後再來一句:「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此句當足以考倒眾多古文衛士;至於好談陽明之說的蔣介石,他可曾參曉其中精微大義?非常懷疑。唉!最後也來跟著秦孝
最後一段的有無實幻是啥意思啊?還請先生開示~~
王先生有些文句其實看來挺白話的ㄟ…
他不想當「德宗」應該是,他不想當「沒有實權」的「宗痛」吧!(我亂猜的拉)
>>至於好談陽明之說的蔣介石,他可曾參曉其中精微大義?
他們一向無須參曉任何的大義,只消仗大義之名行略奪之實即可…..XD
1.慕容大,下次來個注音填空, 有獎徵答吧!(補習叫室也行^^”)
古文程度太差了, 不少字不太會念, Orz
2.「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
人們若對事物為真心對待,則一切行動都是踏實的,若對事物為無心對待,則一切作為都是虛幻的,若人們早已無心對待的行為是事實上成立的,那所有形式化的有心對待行為,則都是虛幻不實的.
^^^^我這樣翻譯不知道對不對?
3.全民賤保是不受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重症患者吧!?
那些不知從哪來的護字遺老遺少, 不知道是否是屬於這種病症的人?
真正的黨國遺老遺少恐怕還躲在後面偷笑呢@@”
馬先生也算「居夷」過啦,對他來說,Long stay就是居夷啦。
不過王陽明「居夷」前,還被打過屁屁(廷杖)呢!
或許這就是王陽明能夠到達「大中至正」的境界,而馬英九不能的關鍵所在吧!
原來是這廝寫的。
如果叫我用「猜」的,我會猜王壯為寫的。新台幣鈔票上的大字是他寫的。
>>最後說,配合八卦時辰,得當場就寫
::顯然當年的算命仙算錯時辰了嘛!不到三十年就被拆下來,命格太差了啦。把那個算面的江湖術士抓出來砍頭吧~
I have been trying really hard to understand this article… I gave up…
捲 桑:
《傳習錄》內容包括王陽明之語錄(有些像學生上課筆記)與書信,為其學生收錄編輯而成,跟《論語》有點像,連書名亦出自「傳不習乎」一語。書中不少部分的文體因此相當白話(這應該也受當時流傳於帝國境內的一些書籍所影響…這純屬猜測^^)。
偶沒資格「開示」什麼啦!那段看起來玄玄的語句之上下文是這樣的:
記述此段的錢德洪接下來補充說:
以我的淺薄認識,不足以細談這類問題。大致而言,我們在此看到的是儒、釋兩家的邊界(此處之「儒家」乃指宋以降者,他們或多或少受了釋、道兩家的影響,尤其是陸、王這一支)。就我的理解,此處王陽明所言,意在回答學生關於佛家的問題,他的答覆內容比較接近佛家道理,所以若從傳統儒家思想角度切進去理解,是比較困難的。
基本上,王陽明的思想畢竟還是屬於儒家範疇,但他在即問即答之中卻那麼自在地使用佛家式的推理與語言。我覺得這是全書最有趣的一個部分。
若您有興趣進一步探究這句「有心俱是實…」,建議您先別理它,而直接從佛教經典如《心經》切入,由之再回過頭來看這句,這樣應該會比較輕鬆省力。
德國 桑:
他也不配當「德宗」。既然他不想當沒有實權的「宗痛」,又造成那麼多家破人亡,追諡他為「痛宗」應不為過吧… XD
大腸 桑:
凌霄而行,步下皆空。於此重現的空中樓閣被您這一點破,膺造的神人面具就不待自落而被盡扯下來了…
您所一語道破的,正是莊子所謂「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之現代版。^^
Dark 桑:
考題我出,獎品您出吧 ^^
字音對我而言並非重要的事,對於很多漢字,我知道怎麼寫,也加減知道意思,但就是不太清楚怎麼念…
我不敢說您的譯文正確與否。從您的理解方式,我猜,您受西方現代思維的影響比較大,所以比較不會去把文句看成互為鏡像、又互為否定/肯定的型態來理解(再一次地,我不敢說,這樣看是否成立)。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應該沒在健保的疾病分類表中,但精神科醫師應可視病患的個別症狀來找到對應,而幫他申請健保。真正的問題在於,那些重症者對自己的病茫然無知。
感謝您把真假遺老遺少分疏開來。的確,在理解黨國殘留體時,必須分清楚那些本身多同時是受害者與小受益者的中下階級,以及總是吃香喝辣的上層階級。若不見此,真的無法盡掌握百足之蟲如何運行。
beckett 桑:
我看他就算住在台北市,也覺得是「居夷」—大夷小夷之別耳。
王陽明是因為得罪宦官而遭廷杖。到了二十世紀,如果在留學期間得罪了職業學生(東廠鷹犬),會被列入黑名單,而被迫「居夷」滴^^
我要幫王陽明抗議:怎能拿馬英九來跟他比! XD
Kai-shao 桑:
沒聽您講,我還沒注意過新台幣上面的字是誰寫的^^
以我的審美標準來看,整座中正廟是個俗庸之作,那四個字亦然。可惜我無這方面的專業,無法解析為何我會如此認為…
Tiat 桑:
術士可能不只一人 XD
據傳聞,老蔣掛掉以後,一堆術士都主張應該「浮厝」。如果這些人很準,老蔣後兩代怎會有那般命運?對此,另外一種解釋是,這不能怪他們,只怪老蔣生前造孽太甚,難以藉施法弄術化解之。「大中至正」不到三十年就面臨被拆,這亦可作如此解釋吧^^
Joe 桑:
Sorry.
For understanding this article, we do not need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of the quotations.
其實早在還沒到等民進黨執政前
余光中早已被髮左衽拉
他有束髮嗎?他不穿西裝嗎?
他想要舞文弄墨也看一下時代好不好
泛藍行兇已是第「n」次 2004.4.10 國親四一○集會 十七名記者濺血
http://www.wretch.cc/blog/liautiamding&article_id=20500337
alkahest 桑:
就連椅子也是從「胡人」那邊傳入漢人社會的。余光中先生都不坐椅子嗎? XD
liau 桑:
那些人打骨子裡相信暴力。
既然那些人在街頭逞兇,「街頭小霸王」只好在攝影棚內毆打書生 -_-
慕容理深大大:
昨天來您家留言回應,竟然傳送多次都不成功,
等了約半小時皆如此,只好回去部落格寫了一篇文章,
因為推薦網友來看你的大作,他說看到文言就頭痛,
,所以寫了一篇淺顯的文章,只引用您的一點的大作,
借用自由時報的標題:
至正 亡國昏君年號,太監李蓮英墳前也有
http://blog.roodo.com/fairy220/archives/4586427.html
當初入選的可能還有”逆我者斬””唯天唯大”….等句!
看到古文頭就痛!
個人認為文學本來就見人說人說,見……
好人會以"大公無私"為目標,惡人也可以說自己"大公無私";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只要用了"偉人"的文章,
就認為自己儘管做了什麼壞事,都可以"聖人自居"
對最近國民黨的表現感到相當不解,
口口聲聲說”去蔣化”不重要,拼民生經濟比較重要。
結果又是"警告"又是"喊話,
然後文化局、勞工局殺進"中正堂",
明明是大型建物(家廟?),偏偏自己要以"古蹟"自居,
(這二天看到護匾人士說維護古蹟!就覺得可笑,還有人說要拆龍山寺)
說花了那麼多錢拆是浪費;又說當初蓋是費了多少心力(靠!當初花錢就不心痛喔!)
個人認為如果國民黨大方承認"大中至正"很重要,跟國民黨的精神一樣
那不至落得如此下場(自己都說不重要了,怪誰)
至於凱道改名……反貪腐XXXXX
難道他們忘了這條路原來的跑名!?
阿茵 桑:
技術上的「秀逗」意外促成了您那篇很好的綜合整理 ^^
讓網友看一大堆化石文字,害人頭痛,我真是罪過呀!
我應該多寫些說明來減輕讀者負擔,都怪我太懶 |||
小高 桑:
呵呵,也許還有「順我者昌」…背面寫「逆我者亡」 XD
那牌匾向西,大有向老共示威之意(有效嗎)。老共若要跟蔣介石作對到底,當年該在廈門立個朝東牌樓來對嗆「大中至正」…ㄟ…該寫什麼呢?「自大一點」應該不錯吧… XDDD
rw 桑:
抱歉!我這古文癖還真會是製造麻煩|||
文字語言本就可用來當騙人工具。按照王陽明的理論,問題還是在人心。黨國謊言好以聖賢之言來文飾包裝,但他們沒想到,這包裝紙非常易燃,隨便個靜電就足以讓他們焚身,而且,包裝得越厲害,燒得越悽慘。 -_-
對國民黨而言,只有拿回政權才重要,其它什麼民生經濟、護匾批扁都只是手段而已。
不知道馬英九所說的改回「原來名稱」包不包括把凱達格蘭大道改回「介壽路」? XD
(以前他們亂改亂取的都成了「原來名稱」!吐!)
1.古文注音獎品:
地下偽精製逆滲透”募容理深(TM)”深層口水奈米波滋補液—有讀電波軟體版
(1)內服可療愚(但吃多了會偷懶不寫文章)
(2)外服專治重症腦殘, 視障, 尤其對出一隻嘴的陽萎犬民, 經痛的難竊症狀, 特別有效.PS:需搭配BLOG, 副作用可能有灌水洗版, 及漫罵叫街, 洗counter.
(3)本產品有副作用, 請小心使用
2.佛學對無心一詞有比較特別的解釋, 比較像波動及粒子的二重性的看法.
根據上下文, 王陽明回答的意思, 應該是屬上等無心的境界, 早明白給與王汝中正確答案,實非看似因果矛盾的工夫本體說, 王汝中應屬中下等無心境界, 故無法參透本意.
回應重點在”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該句,應該有三重意思
下等無心:別有用心, 虛問無解.
中等無心:隨緣巧遇, 可遇不可求, 強求無用.
上等無心:萬象歸一(天人合一?), 隨心所欲, 求理得理, 意在不言中.
(其實就是如同心中有佛, 見人人皆都是佛, 但佛確是很抽象的定義)
3.”當年該在廈門立個朝東牌樓來對嗆「大中至正」…ㄟ…該寫什麼呢?”
——>何日君再(回)來(噗)
可惜”大中至正”被老毛子坐去了.QQ
我想老毛當年一看到金們太武山上刻著:”無望再舉”!已經暗笑翻了:
“無望再舉?嘻嘻..我老毛可是夜夜春宵哩~~”
好文! 學習!
Dark 桑:
聽說這藥還未進行過「動物實驗」說…我看,到時候我們兩個會因違反藥事法被抓去關耶 XD
您關於佛學與物理學之比較粉有趣,籌設中的法鼓大學應該網羅您去授課^^
想像中的廈門牌樓宜用四個字以求對稱,所以可以寫「何日君再」…沒有的就不必寫了 (嘿嘿嘿)
小高 桑:
老毛子是受了「毋忘再舉」的鼓勵啊~~
v5j2y 桑:
謝謝。在web 2文化中,大家彼此分享學習,我也從眾位網友處學到許多 :)
…
說正經的,雖說那四字出自王陽明的《傳習錄》,但那可不是王陽明所言,而是出自其門生徐愛所撰寫的「引言」:
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
王陽明 傳習錄卷上
http://ef.cdpa.nsysu.edu.tw/ccw/01/cxl.htm
【49】王嘉秀問:「佛以出離生死誘人入道。仙以長生久視誘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究其極至,亦是貝得聖人上一截。然非人道正路。如今仕者,有由科,有由貢,有由傳奉一般做到大官。畢竟非人仕正路,君子不由也。仙佛到極處,與儒者略同。但有了上一截,遺了下一截。終不似聖人之全。然其上一截同者,不可誣也。後世儒者又只得聖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為記誦,詞章,功利,訓詀。亦卒不免為異端。是四冢者,終身勞苦於身心。無分毫益。祝彼仙佛之徒,清心寡慾,超然於世累之外者,反若有所不及矣。今學者不必先排仙佛。且當篤志為聖人之學。聖人之學明,則仙佛自泯。不然,則此之所學,恐彼或有不屑。而反欲其俯就,不亦難乎?鄙見如此。先生以為何如」?
先生曰:「所論大略亦是。但謂上一截,下一截,亦是人見偏了如此。若論聖人大中至正之道,徹上徹下。只是一貫。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陰一陽之謂道但仁者見之便謂之仁。知者見之便謂之智。百姓又曰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仁智豈可不謂之道?但見得偏了,便有弊病」。
斷章取義我也會
錯在蔣介石不該叫蔣中正
站主:去除引文多餘空格
根據楊家麟所言,「取義」的是秦孝儀 ^^
專擅歐陽詢體及魏碑龍門二十品的楊家麟說,要寫「大中至正」四字,是由秦孝儀定下的,出處是王陽明的傳習錄,「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聯合報,2007.12.04 )
版主算是有文化的囉!還知道這成語的來處!
但是阿扁皇和小杜子,卻可以公然竄改成語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208/17/pl0q.html
對古文喜愛如您,又該如何?
我不覺得古蹟不能拆!我不覺得舊威權不能推倒!
但是這一切不是為了給人有理由建立新的威權!
不是任人無止境又無限上綱的利用意識型態來滿足他自己的私慾,
而其他的徒子徒孫卻還在為他做嫁衣裳!
(請阿扁皇先將蔣廟裡的那尊大塑像拆了吧!關成語那四字啥事!
不懂?真的是要去威權嗎?)
版主很棒!有機會接觸古文且成為其愛好者,可以引章據點的去抒發自己的觀感,
去取笑政客的愚昧!(不過可以一視同仁的取笑嗎?)
但是否可以將心比心一番,當意識型態將我們控制在無知中,當教育的百年大計,
只是告訴您蚯蚓文、告訴您或您的子孫您所謂的中原文化是廢物不該讀不足取,
甚或導因為果、或導果為因錯置一切的時候,
再請問還有幾個人可以拜讀您的大文!
還是拜讀您大文的人,實際一點也不懂那些古文的意義,
只是因為您今天『思想正確』而搖旗吶喊!
還是說您其實就是願意獨占鼇頭,當所謂的去中國化成功的一天,
您是最懂古文的少數人!
我不懂對古文喜愛的人,怎麼會願意看著別人荼毒這一切,
為什麼在這個歷史的交叉口,台灣就不能選擇當華人文化的傳承者,
當個自由民主的華人世界表率,卻要自閹成世界人甚至阿六仔眼中的『台灣省』,還沾沾自喜!
我們在討論的不是日本文化、韓國文化,而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中華文化,
屬於我們的為何要讓給別人,甚至無償的讓給那些阿六仔!?
我又再次疑惑?是如此這般,那些政客才可以得到什麼好處吧!
那對版主而言!又是得到什麼?
您真的愛古文嗎?!還是這只是您炫耀的工具!?
>台灣就不能選擇當華人文化的傳承者,當個自由民主的華人世界表率,卻要自閹成世界人甚至阿六仔眼中的『台灣省』,
台灣不必強求成為中華傳承者,
台灣有自己"即成"的台灣文化、海島文化,
可以有歐美的天賦人權,而非傳統中國文化的父權思想;
可以有日本的紀律、達人,而非傳統中國的差不多先生、阿Q精神;
台灣人原有的樂天、感恩,也可以新新人類的創意、創新;
但不必要放棄中華的文字及語言;
取捨之間台灣自己有其方法
西藏不也是阿六仔眼中的一省嗎?
難道西藏也要放棄西藏文化了?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是嗎?您以西藏自居嗎?那為何不讀藏文?
不放棄中華的文字及語言,難道就能自限於台灣,就能夠與中華文化切割?
何不學日本和韓國,乾脆自創文字和語言,否則如何切割的了?
那這樣不就是自我放棄!明明我們本來就一向被任為是中華文化的最佳傳承者!
不需強求!繁體字的美本來就不該被醜陋的簡體字幹掉!
原來您心中的中華文化跟台獨是一樣地狹隘的無包容性阿!
何謂傳統中國文化?
原來在您心中是那不堪論證的儒家思想!
差不多先生、阿Q精神似乎是清朝入關後奴性的華人養成事不關己的悲哀!
這些可以當作傳統?您真的是小看了這各至少也五千多年的文化了!
而再說回來,環顧您四周,現在『英明教育』下誕生的孩子又有哪各不是您說的父權思想、差不多先生、阿Q精神?
去國外走走,世界各地到處都充斥有樂天、感恩,也可以新新人類的創意、創新的人們,
我們的自我價值在哪?我們的文化優勢在哪?
就像版主說的我們不是西藏!西藏文化決不會是您心中狹隘的中原文化的傳承者!
但絕對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部份!
這和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閩南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一樣,不是嗎?
而台灣、中原、西藏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不是嗎?
但為何我們要自貶身價,被人家吞沒?只守住那台灣文化卻放棄了其他?
這樣自我矮化又是為何?畢竟我們不是西藏不是嗎?
愛古文如您,又可以體會嗎?
>愛古文如您,又可以體會嗎?
首先要說清楚,我並非版主
其次要說的是,比起傳承中華文化,擁抱多元文化不是更好嗎
>而台灣、中原、西藏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不是嗎?
我認為是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密不可分,但不只有中華文化。(台灣的被殖民時,就已經先中國西化及日化了)
當然近年來古文逐漸似微,但跟社會轉變有關,跟經濟型態有關;
比起學古文來,相信多數人寧可學習英文、日文等其他國家語言。(一天就二十四小時,當然要先選擇比較有用的)
而去中國化並非去中華文化,去中文字、去漢語,不要將之妖魔化,
拿掉"大公至正"也不等同是去中華文化!
「版主算是有文化的囉!還知道這成語的來處!
但是阿扁皇和小杜子,卻可以公然竄改成語出處」
先不管這個叫不叫成語,前面不就講得很清楚了,有人表示這是秦孝儀配合蔣「中正」從傳習錄挖出來的一句話,就這樣而已。很明顯的中國歷物文物中有出現「大中至正」的地方不只一處,而很抱歉李蓮英的那個牌子就是在中正廟之前就有了,至於秦孝儀有沒有「參考」這個案例而做此決定,就不得而知了。公然竄改?你不如去問為什麼會有這種「巧合」吧。
「我不覺得古蹟不能拆!我不覺得舊威權不能推倒!
但是這一切不是為了給人有理由建立新的威權!」
這邊的威權指得是叫很大聲的台北市長郝龍斌嗎?
我實在不知道這樣是有建立什麼新的威權,阿扁還是誰是有開始在蓋廟叫你拜了嗎?
你在這邊皇來皇去的吠,阿扁還是一樣給媒體三餐打,有什麼威權可言?
我想,即便不認同威權時代的人,也會有人不贊成拆匾額等等動作的.
一個想法,國民黨當年也拆了不少日本神社和紀念碑,為的是消滅日本遺蹟,
加速台人的中國化.
今天有人覺得痛心,有人漠然, 端賴觀者的思考角度而論.
反過來說,也不是只有古蹟才值得保留.
日本的原爆紀念館,美國的世貿遺址,為的是事件的意義,時代的見證.
如果中正紀念堂能作為一個拍馬屁時代的見證而保留下來, 又能拿來賺外匯,
個人倒是挺贊成的, 真的.
「為什麼在這個歷史的交叉口,台灣就不能選擇當華人文化的傳承者,
當個自由民主的華人世界表率,卻要自閹成世界人甚至阿六仔眼中的『台灣省』,還沾沾自喜!」
這個完全錯亂了。台灣在去中國化的同時,有要完全丟掉華人的文化嗎?沒有吧,不只是台灣,東亞各國或多或少都有漢民族的文化在內,也沒有太多丟掉的必要。
所謂的去中國化指的是從台灣的角度看待事物,而不是從中國的角度看事情。是要「去中國化」,而不是「去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那麼重視的人,連最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都達不到,我看你愛的不是「中華文化」,而是「中國醬缸文化」吧。
至於啥自由民主的這個更是不知所云,老實講台灣就算除了留正體字外其他漢民族的文化通通丟掉,一樣可以符合「自由民主華人世界」的表率。因為「自由民主」的華人國家就只有台灣這一個而已。
「去國外走走,世界各地到處都充斥有樂天、感恩,也可以新新人類的創意、創新的人們,
我們的自我價值在哪?我們的文化優勢在哪?」
首先我想問一下你這句中文是在寫什麼鳥蛋?是不是又要怪杜正勝害你連中文句子都寫
的不通不順了?這段和前面那段對照就顯得很有趣了,就像你說的世界各地都有充滿活力的文化,那台灣為什麼要守住中華文化不放,要以傳承者自居?文化是會不斷的演進的,你在台灣怎麼固守中華文化,在中國的華人自然會發展出他們自已的一套文化。
你講不出台灣的特色,講不出台灣文化的內涵,還自以為只要用中華文化就會有優勢,這不是很奇怪嗎?老實講中華文化最大的「優勢」,就是打嘴砲的時候可以把火藥印刷術指南針搬出來如此而已。而這個中國憤青早就運用的爐火純青了。
最後,這一堆屁話和移掉大中至正有什麼關係?
喜好古文的人,看到大中至正就該去護航嗎? 莫名奇妙。
to WC
我覺得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會更具有類似的意義。不過中正廟也有部份的意涵啦。
因為中正廟是事後蓋來紀念的東西,所以會有很多人認為要拆掉就是了。
如果單純要作為拍馬屁時代的見證,那現在這個情況就是最好的。建築本體會讓人知道這個是當時紀念獨裁者留下來的產物,但是現在的用途已轉變為其他的用途。
畢竟實在沒有必要為了讓人記得獨裁者,而繼續歌頌獨裁者呀。
建築物本體就足以做為留念了,外國觀光客來看參觀看到的還是同樣的建築,而這棟建築還增加了更深的更廣的背景。
目前看來建築本體應該是不會拆掉就是了。
(雖然說其實我是改建巨蛋派啦 :p)
既然 藍 綠 都有意見 政府又花100多萬拆字 那乾脆改成LED跑馬燈
星期1.3.5 用大中至正 2.4.6 用自由廣場 禮拜日…..用東方不敗好了
用”一見發財”好了!反正是拼經濟!
然後憲兵及儀隊都要在額頭前貼符,走路要跳著走!XD
To Pig:
只保留主體的作法其實也不錯,不過,記得把憲兵撒掉,然後大門旁邊建個小售票亭收點門票 :)
To Pig:
只保留主體的作法其實也不錯,不過,記得把憲兵撒掉,然後大門旁邊建個小售票亭收點門票 :)
我覺得要改 LED 跑馬燈的話,那就不需要制約在秀靜態的文字,甚至拿來賣廣告亦可。
如果要隔日換字牌的話,那不如拿台北市掛的「反貪腐廣場」來做吧。
可以「反貪腐廣場」「紅衣人鬧事廣場」輪流掛牌,甚至可以用高速公路那種「停車繳費/暫停收費」的那種兩面的牌子。
至於收門票的話,那當然就是蓋巨蛋才能名正言順的收門票啦! XD
(主體及周邊蓋大型巨蛋都沒問題,兩廳院和自由廣場完全不會動到)
rw 桑:
文化本就如您所講的那樣是動態的。
現在有些人之所以會把「XX文化」想成像古董店那樣,是因為十九世紀nationalism與歷史學一起發展、交互影響的結果。
古代人的世界觀就完全不一樣,漢帝國的人對早他們3000年時住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如何生活,應該所知甚少。而西周的文字書寫到了唐代,只有極少數人才認得。事實上,他們也不在乎。
我們處在十九世紀以後,但就算在非常重視文化資產保存的歐洲與日本,多數人們也都安於生活在文化混雜當中。而當專家們對過往的文化進行考究時,有時也會發現,其實原本認為某性質的事物,其實是涵攝著異質的(連人體基因也是)。
以「坐」的文化為例,晉代以前的人是席地而坐,而最晚從唐代以後,源自於埃及的椅子就成了漢人必備家具的一份子了。雖說是件簡單的事,「坐」的方式就牽涉到建築、風俗禮儀等等。晉代以前之漢人之「坐」的文化應該多少在日本被保留下來,而漢人改坐了源自於埃及的椅子後也沒蓋出金字塔…倒是建了中正廟 XD
Pig 桑:
看來,若我喜愛拳擊,得要開始主張學校體育課應該排入拳擊囉~~
如果當年政府知道李蓮英墓亦用「大中至正」,絕對是不敢用的滴,既然有人畫個大力水手漫畫就被抓到綠島去看海說^^
對那塊地,我的最佳方案是全部打掉,重建兩廳院(造型至少要像雪梨歌劇院那樣炫才好)。其它改成森林公園,拯救台北人的肺。關於巨蛋,我比較贊成李應元的主張,放在淡水河岸地帶(好像是在士林或北投),那樣在交通與對周遭衝擊會比較小。
WC 桑:
關於中正廟,我的主張之一也包括悉數保存,然後立牌附加說明。這是把黨國遺跡每分每秒地、一刀一刀地凌遲的作法。若真的要玩政治權謀,最好的方式反而是讓國民黨與紅衫市府一步,這樣以後還可以利用中正廟來聚集怨氣當政治資本。
政府現在的作法比較傾向於把那一段做個了結式的處置,這是以短痛代替長痛的作法:儘快把這些歷史帳結清,不論哪一方都不用再被歷史的冤魂糾纏。就長線來看,如此方案是比較道德的。
非常贊成收門票…但台北市政府搞不好會以「市定古蹟」名義來要求分一杯羹(偷笑中…)
隱藏人物 桑:
LED 看板的電源可以用人力發電供應:既然不少人每天去那兒運動,就設幾台具有發電功能的運動器材,例如踩腳踏車之類的,強身又當環保義工^^
小高 桑:
「一見發財」會吸引更多觀光客喔(小朋友也喜歡^^)。服裝可以比照老蔣晚年常穿的長袍樣式 XD
隱藏人物 & 小高 & WC & Pig 諸君:
看了各位的 kuso 創意後,我發現:對黨國遺老遺少們的心理而言,現在五六十歲的民進黨政府官員對中正廟之處置改造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若現在不由他們處理,而把這問題留給年輕的一代,屆時,新世代掌權者所會採用的方式恐怕會遠遠超過黨國遺老遺少們的想像與承受度…^^
類似的意見,僅供參考:
http://blog.roodo.com/skydaughter/archives/4595585.html
WC 桑:
感謝提供。
基本上,我也認為該文作者提出的「審議式民主」是最佳處理方式。可是以目前的政治環境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
我認為,現在政府對中正廟的處理並不能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樣,單以「粗暴」來評之。有時歷史上就會碰到「當斷則斷」的時刻,這是莫可奈何的。
看起來,現在陳總統突然變得強硬起來;但是,他背後其實是有一股百萬人(可能更多)的力量在推,這些人在2004年就已快受不了,而四年來的種種更使這股力量瀕臨臨界點。陳總統等人現在作的不只為了選舉,也因為整個態勢已經嚴重到非行動不可的地步。
只是可惜了,
還有建築本體工程,可以好好規畫一下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dec/12/today-p1.htm
WC 桑:
莊國榮在接受陳雅琳專訪時提到,希望參考各方建議。
也許會有大家想看到的LED 跑馬燈吧 XD
我認為應該把他批示「槍決可也」的那些公文放大複製,擺進去新展場 -_-
古有大禮議,今有反拆牌
<font size=\"3\">很多先進都談過拆「大中至正」的議題。本文要談的是反對拆牌的蠢蛋泛藍。<br /><br /> 陳水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例子,證明制度上的缺陷會造成總統…
個人以為也需慎防此種效應:
http://kiantix.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html
因此,當圖騰被移除,也將弔詭地讓獨裁者免於清算:「銅像都讓妳/你們拆了,匾額都讓妳/你們換了,還已經道歉謝罪,妳/你們還想怎樣?」但在這些言詞之下,在兩蔣的敬拜者心裡,將有一座更牢不可破的圖騰。
也就是說,國民黨將此類去圖騰化惡搞成政治口水,曲解為一種膚淺的打壓.在現今偏藍的媒體和教育環境下是不無可能的.所以,吹毛求疵地說,有沒有更細膩的操作可以改善呢,譬如說,配合白色恐怖回顧展以及座談會,民調甚至行動劇?換句話說,多一點公共參與,讓國民黨的”雜音”減少甚至閉嘴?
我想,環境如此,轉型正義是困難的. 這類活動或許可以多一點細膩的操作吧.
(驗證碼好像無效,是樂多的問題嗎?)
WC 桑:
完全同意!
陳總統這八年來很可惜地未能按照一個長期規劃的政治藍圖逐步地去改造剩餘的黨國結構,而只是往往視時局的變化與需要在倉促出牌。
就這幾年的情形來看,下一階段的政治改造與民主深化需要由民間社會來介入,甚至主導(觀察一年多來的政局變化,我們可以說,此趨勢已現端倪)。在這樣的模式中,較細膩的政治思考與路線設計比較容易取得需要的力量與能見度。
(驗證碼問題應是來自於系統。另,若隔較久的時間才送出回應,即使正確驗證碼也會被視為無效。我常常遇到這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