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安卓斯?此賊姓啥名啥?

Peregudovs Andrejs
三立新聞,2016年7月18日

Irène Brice : “Non, non, pas de merci et pas de madame ! Il faudra m’appeler Irène si vous voulez qu’on devienne amies !”

(Irène Brice:「不,不,不要說謝謝,不要說夫人!您若希望我們成為朋友,就應該叫我 Irène。」)

L’Accompagnatrice (1992)

包括官方的中央社在內,絕大多數的台灣媒體說,因一銀盜領案而在宜蘭被捕的那個拉脫維亞人是「安德魯」。《自由時報》在18日的頭版上則寫:「安卓斯(另譯安德魯)」。這個廣泛被採用的「另譯」也是台北市刑警大隊所採用的譯法。《蘋果日報》網站在7月14日首度報導此人時,在照片下方註明「安德列斯(PEREGUDOVS ANDREJS)」。歷史悠久的台灣英文報紙China Post的寫法是Peregudovs Andrejs,而我所認識的在台歐美人士們首選的Taipei Times則是寫「Andrejs Peregudovs」。哈哈!一個盜賊,各自表述。

繼續閱讀 ►

台歐之故意殺人案統計比較:台灣內政部的異想世界

Effroyable Tuerie
圖1.「兩個年輕的農場男傭殺害五人」。Effroyable Tuerie, deux jeunes valets de ferme assassinent cinq personnes : assassinat de M. et de Mme Verrières, Paris, 1911, p.1. Source: gallica.bnf.fr.

Finally, […] we include the homicide rate as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 As expected, a higher environment of crime and violence tends to redu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ountry to foreign investors.

OECD, New Horizons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2002

日前有一位讀者在〈廢除死刑是否會使殺人案增加〉討論欄引用東森新聞那篇問題多多的〈歐盟指責槍決死囚 殺人案犯罪率卻比台灣高〉。在東森那篇報導於2012年12月23日刊出後,即有幾位網友發現其中引用的數據有問題;他們都相當客氣,大多僅點到為止。那些有問題的數據來自咱們的內政部,而且內政部至今仍年年製造同樣的問題。

繼續閱讀 ►

台灣中央社使白宮宣告美國介入蘇格蘭統獨爭論

Yankees kicking out the British
1890年代的漫畫,via Wikipedia Commons.

在蘇格蘭舉辦獨立公投的兩天前,台灣的中央通訊社發了一篇報導〈宣告 盼英國維持強大統一〉,而且劈頭就說「美國今天介入結果難料的蘇格蘭統獨爭論指出,美國希望與盟邦英國的『特殊關係』能維持『統一』」。宣告?這麼正式嗎?介入?歐巴馬這麼大膽?

繼續閱讀 ►

「金髮」殺手、「捨命」駕駛、貪污「魄力」

Light hair map
彩色地圖:by [email protected] Wikipedia。原版地圖:Beals, R. L., & Hoijer, H. (1965).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p. 214. 圖名與圖例為我所加。雖然此分佈圖反映的是半世紀以前的概況,但仍具參考價值,亦為Peter Frost在2004年的一篇論文中複製引用。

金髮槍手『冷血得像冰』」,這是7月24日的《蘋果日報》某篇報導的標題。金髮?幹嘛在標題上寫「金髮」?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