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開羅會議(1943)與所謂的「開羅宣言」

Cairo 1943
美國總統羅斯福、土耳其總統İsmet İnönü、英國首相邱吉爾,開羅,1943年12月5日。Photo: U.S. Army photograph.

What we demand in this war, therefore, is nothing peculiar to ourselves. It is that the world be made fit and safe to live in; and particularly that it be made safe for every peace-loving nation which, like our own, wishes to live its own life, determine its own institutions, be assured of justice and fair dealing by the other peoples of the world, as against force and selfish aggression.

Woodrow Wilson, 1918

在台灣接受過中學教育的人都知道在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舉行的「開羅會議」。這其實只是長達半個月的一系列國際會議之首幕,後來還有「第二次開羅會議」。關於第二次開羅會議,教科書上沒寫,而且,歷史老師們恐怕大多連聽都沒聽過。

美國國務院將這段歷史的相關一手史料,彙整、加註而編成總共九百多頁的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1943(以下簡寫為FRUS, Cairo and Tehran。其中不僅有當時被列為最高機密的公文、紀錄,甚至包括蔣宋美齡寫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件。只消大略翻閱這份資料,讀者即可發現,老蔣的戲份相當有限,就連他人在開羅的那幾天,許多會議也沒有任何中國人參加。簡言之,臺灣的歷史教科書上之相關敘述連「冰山一角」都談不上。

繼續閱讀 ►

什麼是communiqué


G20國家財長與央行總裁1999年12月會議結束後發佈之新聞稿

Les communiqués officiels sont, de part et d’autre, des plus contradictoires, chacun n’annonçant que victoires, que retraites de l’adversaire, encerclement de l’ennemi.

(雙方的官方新聞稿互相矛盾至極,每一篇都盡宣稱己方的勝利、對方的撤退、敵人遭受包圍。)

André Gide, Journal, 1942年12月11日

簡單來講,英文名詞communiqué可譯為「新聞稿」;在某些情況下,要譯作「新聞公報」也無不可。

繼續閱讀 ►

「全省」門市還剩幾家?

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中央直轄的都市從兩個變成五個,而早在十年前就名存實亡的「臺灣省」所轄之地境跟著大幅縮水,只剩上面這一張地圖的紫色部分。很多企業錯用了四十三年的「全省門市」一詞也就更不合時宜了(按:台北市在1967年脫離臺灣省,升格直轄市)。

繼續閱讀 ►

樂多網誌之臉書推文按鈕文字單行化技巧

前一陣子,臉書為了鼓勵網友註冊,將其推文按鈕的程式略作調整。由於寬度限制,落落長的附加文字變成兩行。我不好意思為了這個純屬個人喜惡的細節問題去打擾樂多的工程師,所以自己動手將之改造成單行,順便把這個小技巧於此公開分享。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