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英國脫歐,憶急救後重返辯論場的密特朗總統(上)

Manching, Manöver Frankreich-Deutschland
法國總統密特朗(左)與西德總理柯爾(右)聯袂出席兩國聯合軍事演習,Manching,1987年9月24日。CC BY Engelbert Reineke, provided by Deutsches Bundesarchiv/Wikimedia Commons.

We beat the Germans twice, and now they’re back.

Margaret Thatcher, 1989年12月8日

A Socialist United States of Europe seems to me the only worth-while political objective today.

George Orwell, 1947年

在2014年的歐盟(European Union)大選前不久,我看了當時新推出的紀錄片Le roman de l’Euro(歐元傳奇),動念撰寫此文,但未完成。英國脫歐公投讓我想起這個第N件未完成稿,將它拿出來,加以修改、補寫。

該紀錄片從柏林圍牆倒塌開始,一路敘述到歐債危機的(暫時?)化解,可謂一部關於歐元的影像版政治經濟簡史。在片中,多位曾於1990年前後在法國權力核心參與運作的人士受訪,披露或證實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與內幕。較令我驚訝的是發生在當年眾所矚目的一場辯論會的一段電視直播鏡頭外的插曲。那可不是只配作為茶餘飯後閑磕牙的軼事。那場辯論攸關馬斯垂克條約在法國的命運。假如此條約當年在法國被否決,歐盟可能至今仍處於藍圖狀態或被建構成另一種樣子,而歐元可能延遲多年才出現、甚至胎死腹中,如此一來,日後的歐元危機與英國脫歐的故事可能都不會發生,或各照不同的劇本、在別的時間點上演。

以下綜合整理我對那段歷史的認識,不盡然是該紀錄片的內容。

且讓我們先回到柏林圍牆,這段歐洲故事的開頭。

繼續閱讀 ►

難民一詞無貶義,歧視全然由心生

Einstein
愛因斯坦,二十世紀的著名政治難民之一。圖為他於1940年向美國政府提交的歸化申請文件中所附的照片。Source: The U.S.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Declaration of Intention for Albert Einstein

Only in America could a refugee girl from Central Europe become Secretary of State.

唯有在美國,一個來自中歐的難民女孩能成為國務卿。

Madeleine Albright

Les mots qui vont surgir savent de nous des choses que nous ignorons d’eux.

即將冒出來的那些字知道一些關於我們、卻不為我們所知的事。

René Char

看到一些關於「素珠之亂」的報導與言論,我不禁苦笑:唉!名詞「難民」並無貶義啊!

繼續閱讀 ►

林郁方應該學林昶佐留長頭髮

Bloch-SermonOnTheMount
耶穌。Carl Heinrich Bloch, Bjergprædike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1877), detail.

中國國民黨籍的立委林郁方指競選對手林昶佐「頭髮比女人長」。這是不折不扣的人身攻擊,林郁方沒啥好辯解的。

扣分之處不止於此。

林郁方的選區有不少基督徒,而基督徒都知道:畫過耶穌的畫家數也數不清;在他們的筆下,成年後的耶穌總是長髮披肩。

繼續閱讀 ►

百年紀念:台灣全島一統格局初成(1915)

Formosa_1901_Davidson
圖一: 1901年的台灣地圖,紅色線是「隘勇線」,它分隔著日本完全控制之地區與原住民領域。”Formosa from the latest Japanese government surveys.” 1901. Map in James W.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London/New York, Macmillan , 1903.

Heute dagegen werden wir sagen müssen: Staat ist diejenige menschliche Gemeinschaft, welche innerhalb eines bestimmten Gebietes – dies: das »Gebiet« gehört zum Merkmal – das Monopol legitimer physischer Gewaltsamkeit für sich (mit Erfolg) beansprucht.

Today, however, we have to say that a state is a human community that (successfully) claims the monopoly of the legitimate use of physical violence within a given territory – note that ‘territory’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e.

Max Weber, 1919

理蕃事業到此即為最終良果。永久不忘。

《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1月15日

一百年前被視為應該「永久不忘」的大事在今天好像沒什麼人注意。

繼續閱讀 ►

一九八四,《中英聯合聲明》與台灣(下)

Hong Kong Umbrella Revolution. CC BY Pasu Au Yeung

Men make their own history, but they do not make it as they please; they do not make it under self-selected circumstances, but under circumstances existing already, given and transmitted from the past.

Karl Marx

間奏與伴唱

1983年8月16日,當年的兩大報都在頭版的某個角落擺了一條美聯社發自北京的短訊:中共總書記胡耀邦說,中國要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胡匪耀邦」的意思即:為期99年的「新界租約」一到期,整個港九地區就必須改旗易幟。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大限」日期不足為奇。但是,當時在這則新聞出現之前,世人只知道中國會在「適當日期」收回香港。《中國時報》因而在標題中說「中共提出確切日期」。《聯合報》所使用的標題則多少帶著不屑的態度:「中共又有一說」。

事情可沒《聯合報》所講的那麼單純。中英兩國派出的代表當時正在談判,中共「匪酋」卻突然從大本營放射出如此明確的訊息。由這個動作,外界不難猜想到:談判陷入膠著,中共想藉由提升層級、拉高姿態來逼迫對手讓步。

那一年的九月下旬爆發了一場港元危機。這個金融事件的政治火藥在八月中旬就已近乎備妥。

那一年的八月中旬,台灣三家電視台之一的華視正在播放港劇《天蠶變》。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