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字」不是「子」。想要一探「騙子為何『馬』首是瞻」的讀者恐怕(?)要失望了。
在今天的台灣,「騙」字幾乎天天上報、上電視;每個ATM都貼著「反詐騙」宣傳;每次電話鈴聲響起,只要看到不認識的號碼,幾乎人人都至少懷疑過一次「會不會是詐騙集團」,有人甚至已到十之八九都預判為詐騙電話的地步。政治上的詐騙更不用多說。史上最高票的總統變成史上民調最低:兩數相減後的四十幾趴選民中,有多少人不僅認為那個人無能,更覺得自己受騙?再加上本來就不投票給他的人,有多少選民認為今之總統欺騙人民?大於或小於63.3%?近年來,年年年底在報上看得到「年度漢字」,我每次都會暗笑:何必選,不就依然是「騙」字嗎?!今年雖然剛開始不久,但我看,今年也是。僅從以下這件事,就可以預判:
研考會主委宋餘俠前天在國民黨中常會專題報告「由研考會邁向國發會」,其書面內容指出,馬總統二○○八年提出政見,追蹤考核至去年五月二十日止,在四一四項政見中,「已完成」與「具階段性成果」者合計四○一項,比率達九十六.九%。(邱燕玲、陳彥廷,〈馬達成9成7政見?研考會拍「馬」屁〉,《自由時報》,2014年1月17日。)
今年是選舉年,想必同一基底的戲碼將層出不窮。既然今年大多數日子屬於馬年,咱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為什麼「騙」字以「馬」為部首?我猜,這問題會考倒多數的中小學教師(大學教授恐怕也少有人能講出個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