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歐之故意殺人案統計比較:台灣內政部的異想世界

Effroyable Tuerie
圖1.「兩個年輕的農場男傭殺害五人」。Effroyable Tuerie, deux jeunes valets de ferme assassinent cinq personnes : assassinat de M. et de Mme Verrières, Paris, 1911, p.1. Source: gallica.bnf.fr.

Finally, […] we include the homicide rate as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 As expected, a higher environment of crime and violence tends to redu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ountry to foreign investors.

OECD, New Horizons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2002

日前有一位讀者在〈廢除死刑是否會使殺人案增加〉討論欄引用東森新聞那篇問題多多的〈歐盟指責槍決死囚 殺人案犯罪率卻比台灣高〉。在東森那篇報導於2012年12月23日刊出後,即有幾位網友發現其中引用的數據有問題;他們都相當客氣,大多僅點到為止。那些有問題的數據來自咱們的內政部,而且內政部至今仍年年製造同樣的問題。

繼續閱讀 ►

歐洲殺人率降低是因為人口老化嗎

Albert_Fish_1903
Albert Fish (1870-1936),美國史上惡名昭彰的強姦殺人犯,不僅多次犯案,甚且吃人。他最後一次犯案時已滿58歲。此人最後在紐約州被判死刑,於1936年坐上電椅。

Hélas ! dans la prison, triste sœur de la tombe […]

(Alas! in the prison, the sad sister of the grave […])

Jacques Delille (1738 – 1813)

由於北捷喋血案,死刑存廢爭議再起。日前,我在關鍵評論網讀到一篇文章〈死刑:一條社會掩蓋厄運的遮羞布,剝奪人認領良心的機會〉後,循該站提供的連結找到此文作者的部落格,因而讀到一則關於此文的讀者留言。這則留言的大意是說:「歐洲廢死的國家在廢死後 每十萬人故意殺人率之所以不升反降,是因為『人口老化』。只要一個國家高殺人族群18~40歲的男性所佔的比例越小,每十萬故意殺人率當然也會越低(標點符號為本人所加)。看起來,似乎有理;但是,這種說法其實建立在以下的預設:歷年來,18歲至40歲的男性犯下殺人案的比例至少維持不墜這個預設是否符合事實?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