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 make their own history, but they do not make it as they please; they do not make it under self-selected circumstances, but under circumstances existing already, given and transmitted from the past.
Karl Marx
間奏與伴唱
1983年8月16日,當年的兩大報都在頭版的某個角落擺了一條美聯社發自北京的短訊:中共總書記胡耀邦說,中國要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胡匪耀邦」的意思即:為期99年的「新界租約」一到期,整個港九地區就必須改旗易幟。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大限」日期不足為奇。但是,當時在這則新聞出現之前,世人只知道中國會在「適當日期」收回香港。《中國時報》因而在標題中說「中共提出確切日期」。《聯合報》所使用的標題則多少帶著不屑的態度:「中共又有一說」。
事情可沒《聯合報》所講的那麼單純。中英兩國派出的代表當時正在談判,中共「匪酋」卻突然從大本營放射出如此明確的訊息。由這個動作,外界不難猜想到:談判陷入膠著,中共想藉由提升層級、拉高姿態來逼迫對手讓步。
那一年的九月下旬爆發了一場港元危機。這個金融事件的政治火藥在八月中旬就已近乎備妥。
那一年的八月中旬,台灣三家電視台之一的華視正在播放港劇《天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