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獨門的「鹿茸」定義後,馬英九又鬧了個笑話。他在3月29日「回應」學生的記者會上說:「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後,未來我國服務業對大陸的出口可增加37%,總產值估計將增加約120億臺幣〔…〕。政府也匡列982億元,來輔導協助可能受影響的產業。」此言一出,立即招致許多人譏訕,例如PTT上的一篇留言:「為了增加120億元產值,馬英九要花982億下去彌補」。《商業週刊》網站也有類似的質疑。馬英九真的連減法都不會嗎?喔,不!問題遠比「總統不會減法」還嚴重。
以分析政治、社會為主,為小眾中的小眾而寫。
水庫的流進流出皆隨著時間而變化,基本收支帳也是。存摺就是這種帳的一種。
法官們都擁有存摺,也都知道:存摺的每一筆資料均按時間次序排列。馬英九處理特別費時的「主觀認知」是什麼?根本不必像法官那樣地翻來覆去地憑空推論。只要依照時序,將整本流水帳列出來,一切即顯露無遺。然而,從一審到二審,法官們皆忽略(或迴避)這個釐清客觀事實的基本工作。
Dwight D. Eisenhower